「青岛新闻网财经」破译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短缺”密码( 二 )


青岛滨海学院曾对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 根据《青岛市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2017-2021)》 , 到2021年 , 要把青岛打造成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 , 预计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速高达97% 。 但青岛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 此前只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从2018年陆续申报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 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更是严重匮乏 , 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都屈指可数 。
“青岛科技大学已经与海尔、海信等多家研究院、研发公司联合 , 在后台解决一线存在的问题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刘国柱认为 ,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是螺旋式的 , 需求会越来越多 。 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 ,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 。
3探寻人才需求的背后
在人工智能行业 , “30万太少、100万不多”的薪资评价 , 说明了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渴求 。
发展人工智能高端技术 , 青岛缺乏人才 , 更缺少培养一流人工智能人才的机构 。 此外 , 由于现有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其他城市人才待遇更高等原因 , 也导致不少人才外流 。
作为青岛市高创中心孵化成功的海归创业企业 ,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聚集了来自伯克利、清华、哈工大等名校的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物流技术团队 , 成功开发了国际领先的无轨迹导航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公司每年都要招聘10名以上人工智能人才 , 但是本地高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 特别是高端人才 。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健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也曾经去北上广等高校挖人 , 可是因产业氛围和待遇等原因 , 这些高校生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 。 “在北京 , 一名人工智能人才能够拿到年薪200万元 , 而在青岛可能只有年薪50万元 。 ”高健表示 , 他们只能去西安、重庆、武汉、济南等二线城市寻求人才 , 抑或打出“家乡牌”吸引一线城市的山东毕业生回青发展;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机器人智能物流实验室 , 借助外脑开展项目合作 。
“我们是成立3年的初创公司 , 希望招聘研究生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 , 本科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 ”青岛机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峰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目前立足于教育类机器人的设计、研发 , 开发了树莓派智能小车、工业级桌面机械臂等系列机器人教学设备 。 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 , 公司与高校建立共建实训室 , 参加人社部门招聘会网罗人才 。 “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北京发展 , 其他的会选择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 。 ”王剑峰认为 , 青岛的产业环境、行业内需求信息少、福利待遇等均是难以吸引该专业人才的原因 。
2019年 , 智联招聘发布的青岛市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值得深思: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是青岛市求职十大高薪行业 , 人才需求居高不下 。 但计算机软件平均月薪在8000~9000元左右 , 相比北京的12000元、上海的12000元以上、杭州10000元、广州9922元、宁波的9500元 , 薪酬水平较低 。
「青岛新闻网财经」破译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短缺”密码
文章图片
商汤科技青岛AI师资培训
1“独角兽”搭建基础教育平台
人才供需存缺口 , 教育和培训亟待加强 。
为了克服产业智能化的关键挑战 , 中国涌现了诸多AI平台模式 , 在开源智能算法、整合算力资源、共享多维数据、助力人才培养、赋能商业落地等多方发力 。 百度构建的飞桨平台培训体系 , 通过多渠道立体化的培训机制提升行业的整体人才储备 。 商汤科技在青岛布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 , 重点打造100所实验校纵深发展 ,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的建设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推广与普及 ,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陆续开展人工智能学生竞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峰会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