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疫情后的餐饮企业:恢复堂食营业额依旧“腰斩”,顾客:“发现不去饭店也可以”( 二 )


如今 , 虽然已经复工大半个月 , 但李澜仍然与通讯录中老相识的各类餐馆没什么“交集” 。 “中午外卖或者门口小店买回来吃 , 晚上直接回家做饭 , 现在是清心寡欲 , 能省则省 。 说实话 , 看到恢复堂食的消息 , 我的内心其实毫无波澜 。 ”他说 。
来自周口 , 在郑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孙梅(化名)则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房贷五千五 , 车贷两千三 , 还有一大堆日常开支 。 现在两个月没开工 , 每月拿着两千多的底薪 , 你说 , 我上哪‘报复’去?”
与李澜、孙梅不同 , 工作不久的“95后”小孙则表示仍然会“该消费消费” , 但肯定不是最近一两个月 。 “女朋友以前经常喜欢在商场里面吃点小吃 , 但现在我喊她出来都不出 , 说人多怕有风险 。 所以 , 我估计要开启逛吃模式还要等等 。 ”
“大象先死”:专家称应重点关注中型连锁餐饮
城市观察家、餐饮业观察人士张健对记者分析称 , 疫情对餐饮业的伤害 , 一方面在于长期不开张带来的人工、租金成本 , 但从长远来看 , 对于消费者心态的改变会让行业出现一次大的洗牌 。 一些可吃可不吃、没有特色的餐饮品牌 , 会大量被清洗出局 , 而那些定位精准、有特色的品牌 , 如果自身经营上没有硬伤 , 会随着信心的恢复 , 逐渐回暖 。
“以前人们会在街上东溜西逛后 , 看到一家好吃的菜进去尝尝 。 这样的情况至少两到三个月内不会出现 。 如果是宴请 , 肯定会选择老味道或者特色品牌 。 因此 , 未来餐饮企业一定要在食材上下功夫 , 拿出自己的招牌产品 。 ”他说 。
在分析行业变化的同时 , 有多位餐饮专家对记者表示 , 类似白石、张老炝这样的中型连锁类餐饮品牌在疫情中的遭遇 , 对于观察餐饮业损失 , 研究如何“回暖”提供了重要样本 。 “个体经营者摊小 , 转型灵活 , 大餐饮企业比如西贝、海底捞 , 动动手脚就有资金解救 。 反倒是这些中型的连锁企业 , 一方面带动就业多 , 另一方面由于处在扩张期 , 对于风险会更加敏感 。 ”
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建峰说 , 餐饮业一直是与资本存在一定距离的行业 , 餐饮上市企业的年经营额在整个产业份额中占比还不到1% 。 因此 , 在这次疫情中 , 越是经营越规范的企业 , 受影响越大 , 就是所谓的“大象先死” 。 “一方面 , 刚性支出说一就是一 , 另一方面 , 临时找资金确实不太好找 。 因此 , 无论是企业自救还是政府伸手救援 , 这部分企业都是重点需要关注的对象 。 ”
记者注意到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 , 根据对超过6万家餐饮企业门店的调查 , 今年2月份 , 大部分样本企业的销售下降80%以上 , 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样本企业为零 。 现金流方面 , 5%的样本企业账上已没有现金能够支撑企业继续经营 。 79%的样本企业表示 , 从3月1日算起 , 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 。
自救与被救:企业“收拢脚步” , 呼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餐饮业并未如预期般“回暖” , 那么 , 中型餐饮连锁企业应当如何自救与被救?疫情过后 , 餐饮业何时能够恢复常态?采访中 , 无论是专家还是餐饮从业者均表示无法明确预计 , 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是同样爆发于2002年末、2003年初的非典 。
以餐饮业为例 , 2003年 , 我国餐饮门店关门歇业率达到了70% , 经营业绩普遍比2002年同期下滑50~80% 。 直至进入6月份后 , 餐饮市场才开始有回升的势头 。 而小微餐饮企业受到更大的打击 , 资料显示 , “非典”后 , 餐饮企业倒闭率接近40% 。
“我们现在郑州有7家门店 , 单店的人工成本是8-12万元一个月 , 而且仓库里还压了上百万的冻货 。 如果再晚三个月 , 估计就撑不住了 。 ”在殷玉花看来 , 对于“白石”来说 , 疫情带来最大的思考是 , 要收拢脚步控制节奏 , 做好应急现金储备 。 “我们单店平时的月营业额都在60万元往上 , 春节前又刚开了3家店铺 , 本来今年还打算继续扩张的 , 现在看来肯定会收缩 , 稳扎稳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