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常数e到底自然在哪( 二 )


首先 , 我们需要知道e 这个表示自然底数的符号是由瑞士数学和物理学家Leonhard Euler(莱昂纳德·欧拉)命名的 , 取的正是Euler的首字母“e ” 。
Leonhard Euler (1707-1783)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但实际上 , 第一个发现这个常数的 , 并非欧拉本人 , 而是雅可比·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
伯努利家族
伯努利家族是17?18世纪瑞士的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 , 其中出了很多著名的数理科学家 , 雅可比·伯努利是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哥哥 , 而约翰·伯努利则是欧拉的数学老师 。 总之 , 大佬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要了解e 的由来 , 一个最直观的方法是引入一个经济学名称“复利(Compound Interest)” 。
复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 , 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 。 按照这种方法 , 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 , 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 , 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 。 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 , 财富增长越快 , 而随着年期越长 , 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 —— 维基百科
在引入“复利模型”之前 , 先试着看看更基本的 “指数增长模型” 。
我们知道 , 大部分细菌是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的 , 假设某种细菌1天会分裂一次 , 也就是一个增长周期为1天 , 如下图 , 这意味着:每一天 , 细菌的总数量都是前一天的两倍 。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显然 , 如果经过x 天(或者说 , 经过x 个增长周期)的分裂 , 就相当于翻了x 倍 。 在第x 天时 , 细菌总数将是初始数量的2x 倍 。 如果细菌的初始数量为1 , 那么x 天后的细菌数量即为2x :
如果假设初始数量为K , 那么x 天后的细菌数量则为K ·2x :
因此 , 只要保证所有细菌一天分裂一次 , 不管初始数量是多少 , 最终数量都将是初始数量的2x 倍 。 因此也可以写为:
上式含义是:第x 天时 , 细菌总数量是细菌初始数量的Q 倍 。
如果将 “分裂”或“翻倍”换一种更文艺的说法 , 也可以说是:“增长率为100%” 。 那我们可以将上式写为:
当增长率不是100% , 而是50%、25%之类的时候 , 则只需要将上式的100%换成想要的增长率即可 。 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加普适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数学内涵是:一个增长周期内的增长率为r , 在增长了x 个周期之后 , 总数量将为初始数量的Q 倍 。
以上为指数增长的简单实例 , 下面来看看雅可比·伯努利的发现:
假设你有1元钱存在银行里 , 此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 银行的利率飙到了100%(夸张一下 , 为了方便计算) 。 如果银行一年付一次利息 , 自然在一年后你可以拿到1元的本金(蓝色圆)和1元的利息(绿色圆) , 总共两元的余额 。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现在银行的年利率不变 , 但银行为了招揽客户 , 推出一项惠民政策 , 每半年就付一次利息 。 那么到第六个月的时候 , 你就能够提前从银行拿到0.5元的利息了 。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机智的你会马上把这0.5元的利息再次存入银行 , 这0.5元的利息也将在下一结算周期产生利息(红色圆) , 专业术语叫“复利” , 那么年底的存款余额将等于2.25元 。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此时 ,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这样看:即 , 每个结算(增长)周期为半年 , 每半年的利率是50%(或者说100%/2) , 一年结算两次利息 , 且第一次结算完后 , 立马将利息存入 。 此时我们的计算公式和结果如下:
继续 , 假设现在银行为了和其他银行抢生意 , 短期不想赚钱了 , 每四个月就付一次利息!而机智的你依然一拿到利息就立马存入 , 与半年结算一次利息类似:即 , 每个结算周期为四个月 , 每四个月的利率是33.33%(或者说100%/3) , 一年结算三次利息 , 且前两次结算完后 , 都立马将所有利息存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