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停产、裁员、欠债,股票却接连上涨,被掏空的众泰汽车复活了?


众泰|停产、裁员、欠债,股票却接连上涨,被掏空的众泰汽车复活了?
文章图片
众泰|停产、裁员、欠债,股票却接连上涨,被掏空的众泰汽车复活了?
文章图片
众泰|停产、裁员、欠债,股票却接连上涨,被掏空的众泰汽车复活了?
文章图片
2021年初 , 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支“红牛股” , 自年初到现在 , 其一路疯涨 , 在42个交易日中收获了28个涨停 , 股票从最低点1.14元到现在的3.65元(3月18日) , 已经翻了三倍 , 这便是众泰汽车 。
然而 , 来到众泰汽车的生产车间会发现 , 众泰汽车生产线早自2019年开始便停止运作 , 车间到处堆放着各种零件材料 , 工人们更是不见踪影 。 此外 , 众泰汽车早已入不敷出、身负巨债 。
那么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落魄的众泰汽车股票大涨 , 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这便要从众泰汽车如何起家开始讲起 。
靠“山寨”起家 , 打价格战争市场浙江永康市被称为“中国五金之都” , 上世纪90年代 , 汽车配件行业发展 , 永康市的一家小小五金厂老板应建仁嗅到了商机 , 抓住这一波造车热 , 将自己的五金厂发展成为横跨多个业务的铁牛集团 。
2003年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 , 专注制造业务 , 由应建仁的外甥金浙勇管理 。
众泰汽车的发展核心定位很简单 , 一个词:模仿 , 再加一个词:低价 。
一条丰田特锐生产线的引进 , 正式开启了众泰汽车的模仿之路 。 2006年 , 众泰2008上市 , 照着丰田样子复刻的车外形美观 , 但是售价只有丰田的一半 。 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开豪车 , 何乐而不为呢?于是 , 众泰2008上市第一年便创下了1.1万台的销售成绩 。
之后 , 众泰便在模仿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虽然众泰汽车质量饱受诟病 , 但公司却依旧不注重产品研发 , 大有把模仿这条路一直走到黑的趋势 。
2007年 , 众泰收购江南汽车 , 推出江南奥拓车型 , 其定价在汽车市场上低得惊人 , 以1.8万的售价拿下上市一年、销售量3万台的成果 。
2011年 , 众泰推出其第一款轿车Z200 , 酷似大众高尔夫6;2012年 , 模仿丰田Allion的众泰Z300上市;2013年 , 途锐与奥迪Q5的合体众泰T600上市;2016年 , 低配山寨保时捷众泰SR9上市……
价格低廉 , 高仿豪车 , 这样的众泰受到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消费者的青睐 , 销量自然节节上涨 , 价格也随着需求增加而水涨船高 。 那时 , 众泰T600要加价到2万元才能提车 , 众泰SR9刚刚上市时更为火爆 , 加价到4万元才能提车 。 2016年全年众泰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 , 较2015年增长50% 。
除了模仿与低价 , 众泰汽车也善于乘政策快风 , 为企业发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机遇 。
2007年 , 众泰通过收购江南汽车获得造车资质;2009年 , 政府推出“汽车下乡”与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政策 , 众泰抓住机会 , 跻身第一批汽车下乡企业名单 , 为进军农村市场大下基础;同年 ,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 新能源补贴试点政策出台 , 众泰再次把握机会 , 成为最早一批享受新能源补贴的车企 。
众泰的种种盈利神话都在表明:依靠模仿、打价格战、乘政策快风便可以获得成功 。
但是 ,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市后“翻车” , 销量骤减走下坡路企业发展势头一片大好 , 应建仁便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让众泰汽车进入资本市场 。
为了通过证监会的监管 , 应建仁重整金马股份 , 收回金浙勇持有股份 , 此时他大权在握 , 成为众泰汽车与金马股份的实控人 。 2017年6月 , 众泰汽车正式上市 , 在新能源概念和116亿元资产的加持下 , 众泰汽车市值上涨至近240亿元 , 是此前的3.5倍 。
本以为上市可以让企业再创辉煌 , 不想 , 2018年 ,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没有预兆地席卷而来 , 中国乘用车市场出现了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 销售量减少约100万台 , 相当于一家头部车企一年的销售量 。
车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 一些国产汽车品牌不仅推出新车型进军中高端市场 , 还死死占据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市场 。 反观众泰 , 没有技术没有质量没有声誉 , 只是一味靠着低质量“模仿”而争夺消费市场 , 又怎样能在这种拼质量的竞赛中坚持下去呢?
众泰汽车的质量一直饱受诟病 ,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 , 众泰SR7共有341条投诉记录 , 其中很多有关于发动机与变速器这种车辆的关键部位 。 更有段子这样说:“朋友买了众泰 , 开了3年多 , 现在自己都开汽修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