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的《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国语

逃出虎口普通话(“逃出虎口”) 。
一部好电影,不管过了多少年,依然精彩 。
最近无意中翻出一部小时候看了无数遍,今天依然看不厌的电影——
从鬼门关逃脱

相信不仅是我,很多朋友也一定很喜欢这部以二战为题材的喜剧巨作 。

50多年前,1966年12月8日,这部电影首次在法国上映,获得巨大成功 。上映16年后,1982年,这部电影来到中国 。经过上海电影配音厂的配音和配音,片名被翻译成《逃出虎口》,引起轰动 。

从此成为几代中国球迷不可磨灭的共同快乐记忆,指挥官、画家、英国飞行员、纳粹军官、修道院修女以及他们的欢声笑语一个个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让我们中国观众笑了快40年的喜剧 。

我可以取笑一切吗?
在《逃出虎口》之前,很少有法国电影人敢想象通过喜剧来讲述二战法国占领的故事 。
即使在二战结束20多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法国人对那段充满民族创伤的记忆也基本保持沉默,更不用说取笑了 。

丹尼尔·汤普森(Daniele Thompson)是导演杰拉德·乌里(Gerard Uri)的女儿,杰拉德·乌里是《逃离鬼门关》的编剧之一,据她说,在他们决定 《逃离鬼门关》之前,关于二战的法国喜剧很少见 。由克里斯蒂安·雅克执导,碧姬·芭铎主演的《军中宝贝》(1959)可以算是一部 。
至于如何代表纳粹,虽然恩斯特·刘别谦的经典喜剧《为我奔跑》(1942)谈到了集中营——
【百看不厌的《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国语】“但这与灭绝营无关!如果人们知道纳粹暴行的真相,他们就不会笑了 。”
于是,《逃出虎口》的编剧们陷入了自我怀疑——
我可以取笑一切吗?现在,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据说该片在拍摄时就被宣称为“一部艺术实验片” 。

然而,这部“艺术实验电影”几乎不放过任何开玩笑的机会: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沦陷时期、两个阶级之间、妻管严...

多年后,《逃出虎口》的导演杰拉尔德·尤里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不认为一部电影能消除可怕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 。我相信电影是有标本价值的 。”
最伟大的喜剧导演和他的“铁三角”
杰拉德·尤里可以说是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导演之一 。除了《逃离虎口》(1966),他还有一系列法国疯狂喜剧,如《卧底》(1965)、《王中王》(1982)、《雅各布教士历险记》(1973)、《疯狂的贵族》(1971) 。
尤里原来是个事业平平的演员 。他直到1960年才转行做导演,但事业依然平平 。直到一个跑龙套的演员提醒他要专攻喜剧,才有了《穿越陈仓》(1965)的巨大成功,再到《逃出虎口》 。

这位跑龙套的演员就是《逃出虎口》中的“指挥”路易·德·菲奈斯 。

从这部电影开始,这位滑稽的“指挥家”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这个小巴黎郊区(身高1.64米)当了十几年跑龙套的人,直到《黑暗之路》(1965)(51岁)才之一次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老头当指挥就是装腔作势 。事实上,德·费恩斯曾经以演奏爵士钢琴为生,但由于运气不好,他不得不学习演奏,但他只是作为一个跑龙套的演员扮演了bit部分,直到遇到尤里,他才真正大放异彩 。

据导演杰拉尔德·乌里说,生活中的德·芬尼斯在银幕上一点也不疯狂 。成名后,他总是想尽办法不被大众认出来,比如他总是戴着一顶低压的鸭舌帽 。尤里甚至说他害怕人们把他当成明星时的表情-
“可是,他一上镜头,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他的天赋是能够控制夸张 。在镜头前肆意表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Fines的表演可以让观众远离现实,把它带到一个卡通的层面 。"

观众对画家的喜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逃出虎口》中,自私、火爆、刻薄的指挥和丑陋、呆滞、善良的画师缺一不可 。

《卧底》是布尔维尔和德·费恩斯之一次在电影中相遇 。尤里已经分别认识他们很多年了 。在他看来,这两个人就像油和火 。在一起,它们可能会相互抵消或相互实现 。幸运的是,“杂交不足”证明了这一对搭档是有效的 。
不过微妙的是,布尔维尔成名更早(在《逃出虎口》和《逃出虎口》的海报中,都排在德·菲涅兹之前),德·菲涅兹有时也会调戏脾气,但就像他们两人在《逃出虎口》中一样,布尔维尔对这个比他大三岁的哥哥相当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