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家长怎么答?这套在日本销量超过百万的书是这么回答的,孩子这些问( 四 )


河野所说的“人在死了之后也能继续活在别人的记忆之中”这个观点应该就指这种情况吧 。 死了的人与活着的人对我们来说完全一样 , 都“一直活在我们的脑海中” 。
「上观新闻」家长怎么答?这套在日本销量超过百万的书是这么回答的,孩子这些问
文章图片
村濑智之:开始思考死亡后世界观也会变化
人在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呢?从古至今有很多人都苦苦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 毕竟现在活着的人之中没人死过 , 也不可能有人死过 。
神户和土屋也正是因此谈论了“活着的人怎么跟去世的人打交道” 。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活着的人是怎么看待去世的人的 。 神户举出了自己向去世的人倾诉的例子 。 土屋认为在这点上 , 搬去很远的地方再也见不到的朋友 , 也跟去世的人没什么分别 。
不过 , 河野最初所说的肉体最终会回归自然 , 那我们最终又在与什么沟通呢?不管怎么在心里倾诉 , 但是在肉体上或是心灵、灵魂上应该要与那个人有关联吧?毕竟两者都没有任何联系的话 , 那就没办法沟通 。
的确 , 在我们自己心里那个人是存在的 , 遗憾的是 , 那些只不过是记忆 , 并不是那个人 , 一切都是假象而已 。 而把这种心里的印象称作“活在脑海里”应该不是很恰当吧?还是说他人在活着的时候也只有一些印象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 而不管这个人实际上是活着还是死去 , 都不会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但是这么想的话很难被人接受吧!这么想的话 , 感觉我们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
开始思考死亡这个问题之后 , 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就会渐渐改变 , 这也是哲学有趣的地方 。
「上观新闻」家长怎么答?这套在日本销量超过百万的书是这么回答的,孩子这些问
文章图片
《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日]河野哲也等田梦凡译酷威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本文作者:果子文字编辑:顾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