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

【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1941年7月14日 , 苏德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 德国中央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刚刚拿下了苏联重镇——奥尔沙 。 下午两点三十分 , 一阵迅猛的密集炮火劈头盖脸的砸来 , 短短十秒钟不到的时间 , 德国人和他们的物资就都飞上了天 。
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
文章图片
把德国人打的一脸蒙逼的 , 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 。 这种多管火箭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倾泻大量的弹药 , 装载于卡车底盘上 , 机动速度贼快 , 能够在德军的火炮反击之前就撤离现场 。
喀秋莎火箭炮的研制 , 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火箭弹 。 早在一战爆发后 , 俄国人想要加强飞机的机载武器 , 奈何大口径机枪难以在简陋的飞机上安装 。 于是他们想到了航空火箭弹 。
1921年 , 苏联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 , 用于专门研究火箭 。 经过不懈努力 , 苏联工程师们最后成功研制出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 , 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 。 后来在诺门坎战场上 , 日本人率先领教了航空火箭弹的威力 。
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
文章图片
1938年10月 , 火箭炮车载实验开始了 , 首先采用了吉斯6X4载重卡车为平台 , 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 , 上下两排交错排列 , 每排12条 , 但是发射轨的指向竟与车头方向垂直 , 只能做高低调整 , 方向调整只能通过车辆转向来实现 。
这个问题是战时无法接受的 , 不仅方向射角的精度极差 , 调整速度也慢的不行 , 但是这次试验却充分展示了火箭弹的飞行稳定和采用道轨式发射装置完全可靠 。 在此基础上 , 1939年3月 , 装配8根导轨 , 可以携带16枚火箭弹 , 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方向射界喀秋莎火箭炮正式下线 。
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
文章图片
喀秋莎火箭炮一次齐射即可倾泻16发132毫米火箭弹 , 仅需7到10秒 , 最大射程8.5千米 , 既可单射 , 也可部分连射 , 装填一次仅需5到10分钟 。
一门喀秋莎在短时间投射的火力等同于18门普通火炮 , 但是价格却很低廉 。 精度不高 , 但是集中使用 , 就可以大面积攻击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 。 车载运行时速可达90千米 , 打了就能跑!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 苏军遇到久攻不下的建筑 , 就使用喀秋莎火箭炮对其一顿猛轰 , 德军往往死无全尸 。 在战争后期 , 喀秋莎面对德军的防御阵地 , 更是大展身手 , 残余进攻柏林的喀秋莎更是多达2000门 。 齐射的呼啸声让无数德国人吓破了胆 。
战锤400@德国人痛恨的“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苏联士兵的最爱
文章图片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 除了精度差 , 卡车底盘没有装甲保护 , 发射时烟尘火光极为明显 , 在空袭面前生存能力低 。 在泥泞路面通行能力也很差 。 但是好在制作简单 , 生产速度极快 , 仅在1942年 , 工厂就交付了3237门火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