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争鸣#为什么没能演变成类似英日的内阁制度,明朝出现了内阁首辅和廷推( 二 )


其实之所以把批红权力给到太监 , 其实也是制衡 , 内阁权力大 , 皇帝比较难过 , 所以拉了太监进来 , 由太监制衡内阁所以内阁首辅虽然权力大 , 但有时候也不得不对太监客气一点 , 批红过的奏章还需要盖上皇帝的章 , 所以又有了掌印太监 , 也是让太监相互制衡
内阁的人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以前由皇帝任命 , 后来发展成了由皇帝任命的属于中旨入阁 , 文臣是不愿意中旨入阁的 , 文臣觉得这是文臣自己的事情 , 如果由皇帝指定 , 那么就成了皇帝的跟屁虫了 。
《明史.科举》中记载“非进士不入翰林 , 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就是说 , 只有进士出身 , 进入翰林院 , 否则是不能入阁的 。 这个制度在明代可以说是几乎得到完全的执行 , 从永乐到明亡 , 164个阁臣中只有7个不是进士出身 , 而且这7人还都是在内阁设立不久时 , 尚未定下非进士不入内阁之例时入阁的 。
皇帝为了平衡内阁和六部 , 采用了廷推的方式 , 明朝任用高级官吏 , 凡由在朝大臣推荐 , 经皇帝批准任用的 , 称"廷推" 。 参加廷推的官员有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 大致上是有资格上朝的那些 。
#历史百家争鸣#为什么没能演变成类似英日的内阁制度,明朝出现了内阁首辅和廷推
文章图片
皇帝搞个廷推 , 并不是为了民主 , 而是通过廷推 , 让文臣内部分裂 , 廷推还是很多派系的 , 这样皇帝居中调停 , 不至于内阁是铁板一块 。
至于说内阁的作用 , 在个人看来还是很大的 ,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嘉兴和万历都曾经二三十年不上朝 , 但是国家依然运转正常 , 万历年间还打了三大征 , 最著名的就是抗日援朝的战争 , 都取得了胜利 , 内阁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毕竟能够入阁的大部分人都是人精 , 反观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 , 竟然前后换了19任内阁首辅 , 这导政策不能持续的执行 , 最后灭亡了 。
【#历史百家争鸣#为什么没能演变成类似英日的内阁制度,明朝出现了内阁首辅和廷推】这是因为内阁的权力是依附皇权的 , 皇帝把手中权力分了好多份 , 给了太监、内阁、六部、东厂、锦衣卫 , 因此明朝内阁也是皇权的附庸 , 不可能成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内阁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