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如何传承的?《论语·雍也》说:“中庸也是德,极善也!”在这里,孔子把“中庸”视为更高、最极端的德性,大加赞赏 。孔子之后,他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写了《中庸》一文,系统地总结了儒家中庸思想的面貌 。
关于《中庸》的写作目的,朱在《集注》中思索道:“中庸的目的是什么?子子思忧道之失,而也 。”朱认为道教始于尧舜禹,而道教所谓的能量就是《尚书·大禹谟》中“容君持己”的思想 。这一思想经过商汤、文王、周公,最后传到孔丘,孔丘进一步发展,创立了儒家学说 。可见,《中庸》并非孔丘独创 。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能量的源泉 。
孔丘接着传给颜回和曾参 。战国初年,曾参去世,道教传给子思 。子思之时,百家争鸣,异端邪说此起彼伏 。为了捍卫正统,发扬“容君斗智”的能量,他写了《中庸》一书,然后传授给孟子 。孟子死后,道统全军覆没 。直到一千年后,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和舒同使之复兴,而舒同的核心——“诚”——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 。后来经过张载和二程的商量,终于促成了宽大处理 。在朱时期,《中庸》的地位被提升到四书的地位 。
中庸之道历史悠久 。
什么是“媒介”?没有知识的人会把“中庸”误认为“平淡”,没有哲学素养的人会把“中庸”解释为折中主义、折衷主义 。他们大多用西方的理论、概念和词汇来解释中国人的能量 。就像一个外国科学家走进中国的美术馆 。他的化学视力只能看青花瓷 。虽然他可以分析它的材料,知道那些图案是用什么技巧描述的,但他无法理解图案的含义和内在的文化 。
我们是中国人,自然不能以西方人的视角去理解我们的传统 。而且哲学概念摇摆不定 。老子说:“道可道,非比寻常 。”孔子也说:“欲而无言 。”我们在研究中庸的时候,不能执着于概念,也不要试图给中庸下一个最终的定义 。
什么是“中庸”?程颐曾说,“不偏不倚为中,不易为平庸 。”朱说:“中间人是不偏不倚的,毫不逊色于别人 。普通,普通 。”从中庸本身的解释来看,程颐和朱的解释是准确的 。
“中”的意思是温和公正 。在孔子的思想中,“过”和“不及”是一对红豆博客的冲突场 。子贡曾经问孔丘:张子和夏紫谁更有能力?说张“太过分了”,就“不够了” 。子贡于是问:"你能说张子更有才华吗?"子曰:“过犹不及” 。“过”和“小于”都偏离了“中”的原则,所以两者没有区别,或者说同样笨拙 。
因此,为了把握“中”的含义,可以应用排除法,将不属于“过”或“小于”的一切都归为“中” 。“中庸”的“中”,就是既不“过”,也不“不及”,处于一种协调、适宜的状态 。
门问答
什么是“平庸”?至于“平庸”,程颐说不容易,朱说很普通 。这里的“不易”和“平常”并不是指静止,而是孔子说的那种“道离人不远”,意思是正统思想是一种人道思想,而不是天道、神道或者其他思想 。儒家思想重视人性,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儒家思想关注人的社会关系、伦理、政治、道德和教学等 。
孔子和老子的一个不同点是,孔丘很少谈天道和阴阳五行之类的玄学 。老子经常讲“玄学玄学”之说,而孔子只关心《易经》中的人文能量,说“我愿易经在我之后”,“我只求德” 。这相当类似于苏格拉底与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和其他自然哲学家之间的区别 。
孔子和墨子的区别在于,墨子讲的是“天志”、“显鬼”,而孔子直言“不能为人做事,如何能为鬼做事?”不知道生,就不会知道死 。他总是关心人类 。
因此,孔子的儒家能量和姚舜禹的道家思想总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和人事是红豆博客系统关注的关键问题 。天道鬼神都是次要的 。所以《论语》说:“子不讲力、乱、气 。”
“平庸”和“平庸”的之一层含义是普通人事,关心现实世界,关心现实生活,关心现实中你身边的人,而不是留恋那些奇怪的、鼓舞人心的、抽象的、神秘的宗教恶魔或无法实践的形而上学理想 。第二层意思是,中庸中的正统思想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平常,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
因此,道家能量的核心思想是姚舜禹所说的“要挺住”,被孔丘和子思称为“中庸” 。道家注重人性,触及人的平凡生活 。其核心理念是公正,既不“过”,也不“落”,恰到好处,和谐一致 。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有“路不远”的思想
中庸是天赋吗?关于《中庸》的核心内容,程颐说:“这篇文章是讲孔子教心法的,孔子怕它长而不精,所以写在《教孟子》一书中 。这就是把中庸理解为孔子的“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