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个角度来看《毕业会考》,导演对于“中年危机”的把握如何?
“中年危机”算是电影领域一个永不枯竭的好素材了 , 这类素材的电影经常会直冲7分以上的高分 , 引起不少共鸣 。 但是 , 想要把握好“中年危机”这一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文章图片
要求导演对于中年情感有着出色的把握 , 显然电影《毕业会考》的导演蒙吉在这方面还是稍欠火候 。 蒙吉拍出来的中年危机 , 一定不会让你联想到《美国丽人》 , 并且不会比《四月三周两天》更好看 , 虽然后者也谈不上好看 。
【从4个角度来看《毕业会考》,导演对于“中年危机”的把握如何?】电影的主角是罗密欧·阿尔迪亚 ,, 把地点设置在小山城特兰西瓦尼亚 。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名医生 。
文章图片
与大部分描写“中年情感危机”的电影差不多 , 主人公与妻子玛格达之间也出现了“情感困惑” 。
这对结婚多年的夫妻有一个女儿 , 名字叫艾丽莎 。 漫长的婚姻生活让这对老夫老妻充满疲惫 , 他们早已开始厌烦对方 。
罗密欧·阿尔迪亚很早之前就对自己的妻子没有任何感情 ,, 他把艾丽莎送出国留学 ,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 结果艾丽莎遭到了袭击 , 手臂手上严重 , 以至于影响了艾丽莎的毕业会考成绩 。
文章图片
罗密欧爱女心切 , 他做了一件傻事 , 竟然选择贿赂买通阅卷老师 , 他只顾自己的“理想” , 却思考不考虑艾丽莎的感受 , 就这样 , 一场深埋多年的情感危机开始迸发出来 。
美国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总结过 , 欧洲的作者总是在强调一种思想或观念的基础上来处理自己的材料 , 就是先选择一个主题 , 再对它进行戏剧化的变形 , 人物、故事、结构等都是用来说明或象征主题的 。
文章图片
他说这些是为了强调: 。 这样按照悉德菲尔德模式来做的电影虽然不一定都会成为影响世界影坛的名片 , 但是大方向却没有错 。
然而 , 《毕业会考》就是这么一部故事与主题明显剥离的影片 。
其主题姑妄言之的话 , 就是各种危机 。 知识分子信仰危机 , 罗马尼亚社会危机(医患、教育、治安) , 中年男人婚姻危机 , 两代人伦理危机 , 等等 。 在这部影片中 , 导演把这么多悬而未决的思考负荷 , 最后都压在了罗密欧逼自己和女儿会考作弊这条故事线上了 。
文章图片
以小见大 , 巧是巧得很 , 可这条线实在是太单薄了 , 不足以支撑起整部电影 ,
主人公说 , 考试的成绩不是冒险的目的 , 他是要女儿不再重蹈自己对这个国家理想主义行为的覆辙 。 这听上去是多么得令人动容一爱国知识分子遭遇现实打击之后的父爱如山 。
文章图片
可是 , 18年来 , 这些痛感和情怀何时向女儿灌输过呢?她到底什么态度?她为何置这些深明大义于不顾而爱上一个摩托车手不愿出国?她又如何看待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但显然 , 电影并没有满足这些要求 , 怎么能够要求观众莫名其妙地认同?
其实 , 对于一部描写中年危机的电影 , 如果你不能走近主人公并与他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话 , 这部电影算是失败一半了 。 在这一点上 , 《毕业会考》稍微有些稚嫩 , 导演实际上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
文章图片
也许导演太承认主题的符号意义 , 以此为代价 , 剥夺了故事的代入感 , 牺牲了人物 , 削弱了故事的演进逻辑…其实我本人是很喜欢欧洲电影的 , 特别是知识分子电影 。
只是必须一个人看 , 还要精神集中 , 思维发散 , 因为你会不由自主地多想 。
文章图片
举个例子 ,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想举一个塑造得好的人物例子 , 想来想去 , 发现能举例的全都是美国电影 。 那一瞬间 , 我们就会突然明白了一个困扰很久的问题 , 欧洲电影实际上就是反人物的!
主人公的光环被消解 , 降格为普通人 。 观众根本不需要投入精力去关注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了 。 主人公不再是我们特别想由内而外去层层了解的人 , 而是成为一个社会性或审美性的符号了 。
- 10天后,4个星座女,守得云开见月明,爱情之树即将开花
- 王一博堪称红毯之光,出席的名场面,从未让人失望过
- 36岁李宇春大变样,从“假小子”变时尚女王,一双大长腿让人羡慕
- 这台豪车撑不住了!从80万一口气降到20万,简直比宝马5系漂亮
- 爱在黎明破晓时|从用博客记录“爱情神话”到用文学叙述生命痛苦 “网红博主”傅真出版长篇小说《斑马》
- 小软饼|红枣小软饼
- 严君平|从庄子“弃世则无累”到李杜“身世两相弃”
- 戏曲|从“再来一遍”到“每日亿遍”,传统戏曲焕彩青春容颜
- 自信|济宁的高度:从文化自信坚定迈向发展自信
- 约会|约会春天丨叮咚!您有一场与春的约会,请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