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1995-2005)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95-05.主要就是城市变大,人口变多,贫富差距变大吧。
95年时候人们对城市的概念主要还局限于二环内,那个时期三环路刚刚全线贯通,而地铁仅有一二号线,二号线就是环内二环,而一号线是天安门到石景山(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白颐路还没扩建,一到晚上就漆黑一团,女生根本不敢走(当时好像有起人大女生在路上被奸杀案,全国震怒了,影响很大),现在的中关村那时真的是个村子,双安刚刚开业,友谊宾馆则是老牌,豪华商场宾馆不远处还是田地,很有魔幻色彩。99年白颐路刚修好,到03年,几个大型电子市场开张,中关村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0203之前房价比较稳定,0203开始大规模拆迁,当时房价低拆迁也便宜,我知道的地区,比如牛街,拆个四合院总计也给不了百万,不过房子也便宜,他们回迁的百米上下两三居室大概也就三十多万,补贴十几万自己掏十几万二十万。不过随着拆迁进行,房价飞涨,几年就好几倍,拆迁费用也飞涨,05左右,牛街附近的菜市口一带四合院拆迁已经达到几百万了。
谈谈文化,北京文化还是挺跟得上的,94年北京音乐台开播,两三年以内很多节目基本就和港台和外国同步了,比如香港音乐排行版,基本上几天就可以传过来,甚至日本的也是,oricon一周就能听到。多种不同音乐潮流在这里碰撞,原创音乐层出不穷,比如矮大紧,那会是个真正激情澎湃的文艺青年。95年前后开始有有线电视,当时的一些好节目都往有线放,比如马景涛版倚天,不过普及有线是个过程,这导致一个班的同学有时话题也说不到一起,因为人家有有线在讨论马景涛倚天,你没有线只能讨论马景涛琼瑶。除了文艺,体育好的也是有线先上,比如篮球,还有网球,那是有一个atp网球杂志节目,虽然很少完整比赛,但每周都能看前十排名和精彩镜头,桑普拉斯张德培就是那时进入北京球迷视野。
90年代末开始普及电脑,先开始是486-586这个档次,很贵,当时586要近万,486也要好几千,要知道当时好多人一年才挣好几千啊,这是一两年的收入。有些稍微懂行的会去中关村买,前面说了那时中关村也不繁华,黄庄东附近吧,有个三层的现代电子市场,三层,就算很豪华了。不太懂的很多人去市内的老商业区买,比如西单。品牌机如联想比同档兼容机贵起码几千,而外国名牌ibm或者康柏比联想又要贵几千。有了电脑就要买盘,当时集中于几个地点,除了中广村,前门也有,那个时代大栅栏有个小胡同,就在新华书店旁边,现在封死了,当时是南城最大的盗版盘贩卖地,小胡同黑灯瞎火,再加上盗版本身怕被查抄,整个环境搞的好像香港黑帮片里做粉生意的。
上网很贵,很多人去网吧只是打游戏,02年发生了蓝极速事件,对网吧的管理严格许多
■网友的回复
谢邀
@ok不提交 写的差不多了,因为我是生活在魏公村中关村一带的。补充几句吧:实际上我对95年白颐路(白石桥到颐和园的)的印象不一样,那时候晚上是有路灯的,最以前只有332路公共汽车或者从三环算还有个302路,之后增加320路,然后有了很长时间小公共汽车。虽然两边杨树很大,中间大隔离带也很多树木,但是晚上还行。要说90年那会儿那地方还叫近郊,95年已经开始开发了,中关村已经有很多买卖电脑的商店了。说俩亲眼得见:1早上坐332路到北大,大约到了现在海龙大厦和邮局附近,看见路西一个大招牌写着“饭馆”,晚上往回坐车,就看见这个招牌写着“电脑”了。还有,我是亲眼看见“北京手表厂”这几个大字招牌从现在的双安商场上扔下来的,那时候这边厂子还有大华衬衫了,基本上都快没有了,瀛海威还在魏公村,现在改成刘家香饭馆了吧。我为了上网,要和电话局签合同拨号,押金100元,到现在也没拿回来,忘记合同放哪了。
要说治安,确实不太好,白天也确实发生过抢劫,中关村(现四环)90-2000年打击过几次贩毒,魏公村(三环内)抓过贩假币。
2000年后三环建成,2003年非典肆虐,孟巡抚背锅辞职。
不过2000年左右,北京文化氛围很好,各个公园除了特别核心的(故宫等)开放面积很大,现在有些公园出于保护,圈起来了一些地方。很多公园开始免费,不过,2000年左右开始有一些公园开始建立会所(就是高档饭店),以至于后来集中治理,现在国图新馆就是大富豪夜总会的原址(那时候还叫北京图馆,2000年的时候那里图书馆就很棒了,现在更棒)。那时候后海(二环里)什么的地方文化氛围特别好,比现在强,虽然感觉乱一点,但是特别有意思。过年期间庙会也值得去,很多演出,现在基本都是地摊卖东西卖烤串了。
那时候人们穿衣服比较保守,夏天北京女孩也很少有过于清凉的,不过大家穿着很随意,挺自由的。很多服装批发市场,还有很多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虽然有时候曝出有收保护费的,但是自由经营者还是很幸福的,据说都很赚钱。
关于工作,那时候工作太好找,做技术的 轻松就找到工作,当然高薪的不是很多,长安街边上高档写字楼都是美金结算,每平米6刀一个月,虽然我当时在旁边工作(小破楼写代码),但是看那里面的人都是西服革履。
关于交通,那时候不太堵车,私家车数量刚刚开始增加。小公共汽车肆虐了一段时间,在公共汽车站站着不走。公共汽车线路开始增多,开始有了空调车,夏天舒服多了,但是车辆问题很多,帮忙推过好几次。
南城那时候没怎么去过,记得还很多院落,算是老城的样子。远一些的郊区去过,和现在几线城市的郊区没什么区别,就是当时从颐和园坐公共汽车去海淀驾校,是一路农田,路也很破旧。
【2000年左右(1995-2005)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说明,那时候北京开始摊饼模式,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毕竟机会多。尤其很多地方不许盖高楼,维持低容积率,所以摊饼,真是2000之后东面才开始起高楼。当年北京西边的农业大学的主楼超高,每年都罚款,不知道现在罚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