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许,这是传统便利店最想看到的一篇文章

消费时代的变革无不是用技术去推动的,新一代的零售革命也不例外。
从百货商场到超级大卖场,连锁商店再到如今的以信息技术孵化零售业(无店铺销售),每一种新经营形式的出现都围绕着降本增效的核心议题,并反向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以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零售业变革,甚至可以改变整个零售业。
2016年12月5日,亚马逊宣布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这家占地170平米的超市完成一次购物只需进入超市、选择商品、离开超市3个步骤,意图让实体店购物变得像网上购物一样快捷。伴随着2017年10月,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所言的“新零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热,国内线下实体商店的各种智能化业态顿时在市场上风起云涌,随着对用户的关注度加深,首当其冲的便是传统便利店的守旧滞后,于是,传统便利店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背景下迎来了历史性的被赋能和被升级。
不过,传统便利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相对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传统实体零售业的经营者而言,求稳求实的从业基因导致其在新技术面前往往半信半疑,更多的升级策略首要选择了便利店餐饮化。但是,便利店运营效率的提升突破口仍旧在于全方位的ERP系统解决方案,即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命题。所以,对传统便利店进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前提需要明确以下三个关键问题。成本讨论,掀起一波风口
在传统便利店领域里,人力成本一直是无法解决的痛点。
据了解,以24小时便利店为代表,门店租赁费、货品成本、人员成本是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三个环节。在此因素驱动下,打着“租金人力优势”旗号的无人便利店迅速崛起,一时间成为了创投圈的风口。无人便利店的技术基因是智能化处理,从而降低或不存在人工的部分经营和干预。因此,对其的讨论点集中在于能不能大幅地节约成本,提升店面坪效。
春晓资本合伙人何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目前我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担心算不过来账。”在他看来,无人便利店更像是自动售货机的升级版,并且成本要更高。因为无人便利店很难做高生鲜、熟食的毛利率,当前要解决收银问题又需要RFID,而RFID成本是偏高的。并且以使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Amazon Go的技术成本很高,还没有达到商业化运作的阶段。虽然利用先进技术是永恒的主题,但是也不能一蹴而就。
全景国际董事合伙人王玉凡认为,无人便利店本身就有屋子,货架,空调,视频监控,支付设备,摆放空间租金、电费、配货等诸多刚性成本支出,运营成本甚至远高于社区夫妻店。由此可见,传统便利店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的底层优势目前来讲并不突出,无人便利店无疑能节省人力和租金,但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是否能真正降低还有待观察。
零售从业人士围绕着“成文”做文章,掀起过“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的风口,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零售传统经营的问题,亿欧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收集精准可靠的前端用户数据,去指导供应链端精准匹配的生产,去掉无效产能,满足用户精准需求就是节约了最大的成本。人工智能助力零售企业提高效率
无论便利店的形式和业态作何改变,本质而言,便利店的运营依旧还是零售的生意。除去成本之外,便利店经营最核心的能力依旧在于供应链和店面运营的效率。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本质还在于计算能力的增强,利用对大数据精准分析,辅助便利店实现千人千面经营。
创新工场针对零售业态的整体AI解决方案的布局——AI零售云范例,通过视觉方式、机器人到门店,店面运营模块化、千人千面地个性化展示商品推荐及个性化优惠,不同的人进去看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折扣。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熊昊表示,无人商店前端展示的是机器式无人便利店,其实它的信息是打通的,不需要盘点,第二天需要补什么货,后台和货架是自动化的,通过配送直接运到门店,前端和后端均可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