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区别与联系?

伤寒论有很多方子联系一起记忆比较有趣。班门弄斧一下。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苓桂枣甘汤,治疗心阳虚欲作奔豚。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汤)治疗蓄水轻症。苓桂术甘汤去甘加猪苓泽泻(五苓散),治疗蓄水重症。苓芍术甘汤加姜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停阳郁。苓芍术甘汤去甘加生姜附子(真武汤),治疗肾阳虚水泛。暂时整理这么多。
■网友的回复
试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区别与联系?
陈慎吾老师的书里列的很清楚了
■网友的回复
简单的回答一下,要区别这几个方剂要从其所治疾病入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是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的方剂。而金匮要略中认为,奔豚多由惊恐得之。所以重用茯苓,治惊恐(详见神农本草经,下同),桂枝为治奔豚要药,甘草就不说了,重点说大枣,有人认为此方用大枣之意为培土治水,果真如此,怎么不用白术?其实主要也是用大枣治疗惊恐(见本草经),还有就是,此方用了大量茯苓,好像是半斤,是这几个方中最多的,茯苓有利小便的作用,而大枣也可防止茯苓伤津液,和在十枣汤中作用相似。茯苓甘草汤,其治疗厥而心下悸,心下水饮阻碍阳气散发,故用生姜温中散寒,茯苓桂枝利水温阳,推测其可能有欲呕的症状。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则治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无汗,发热。对于这个方剂说法很多,有说去芍药的,都有医案说明其在临床有效果。我个人认为应去桂枝,药物组成为:芍药,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我认为比证病机为肝气挟水饮犯胃,因为有水饮,所以心下满,小便不利,因为肝气犯胃,中焦虚寒,所以心下微痛。心下水饮仍可导致头项强痛(详见伤寒论),所以用芍药平肝,缓急,治心下微痛,兼利小便。用白术茯苓利小便,甘草,生姜,大枣,补中和中。此方方后注说,小便利则愈,而有桂枝的五苓散为汗出愈。可推测此方为去桂枝。苓桂术甘汤就不说了,很多注解都比较好
■网友的回复
试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是太阳中风的一个病,标的是有中风,同时有水饮留存导致里气不通,而用桂枝汤却不能解表,所以加点茯苓白术利尿一下,桂枝汤的解肌作用就能正常了。
其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治奔曈,与金匮要略上的奔曈汤差不多,但是症不一样。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尼玛这也太绕口了,我们一般叫苓桂术甘汤好不好,这个刘渡舟号称用这个方子已经出神入化了,题主有兴趣可以看看刘老的医案。这个方子伤寒论条纹里有好几个,基本上就是胃饮气机上范引起的,用这个方好。
最后一个茯苓甘草汤在五苓散那段出现过,在金匮要略里边有一段治水治痞地方也出现过,可以认为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散寒温胃更加明显一点。
中医就是这样,就这几个方而言,非常类似,就算用错了也不会变得更差,但如果用对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哈哈哈 水平不高随便发点言论~
■网友的回复
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1.方药组成
苓桂枣甘汤
茯苓8两 桂枝4两 甘草2两 大枣15枚
苓桂术甘汤
茯苓4两 桂枝3两 甘草2两 白术2两
茯苓甘草汤
茯苓3两 甘草2两 桂枝2两 生姜3两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3两 甘草2两 生姜3两 白术3两
茯苓3两 大枣12枚
【试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区别与联系?】 2.经文
苓桂枣甘汤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 当服茯苓甘草汤, 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3.比较
以上四方大概均是桂枝甘草汤加味(桂4甘2顿服),均可有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的轻证。
苓桂枣甘汤证,水、气上冲而作奔豚,有小便不利,有脐下悸。茯苓用半斤,心悸神经方面的症候突出,茯苓也治头眩,效果比泽泻白术差;大枣利水,但没白术好喽,且大枣止腹痛。
苓桂术甘汤证,也是水、气上冲,头眩是胃有停饮,白术利尿效果比大枣更强。白术溫,胃有停水用。
茯苓甘草汤证,有姜应可能有呕,还是水、气冲逆而心下悸。应有不渴的五苓散证。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没有跟张仲景用芍药有关的证。这个证说白了就是里有饮而表不解,治疗上去其饮则表亦解,表不解那就再解表。
放假在家,简单写写,回学校看看金匮还可以再补充。只是个学渣,问的人看看当个参考就行,大神不必评论了。
@
■网友的回复
苓桂术甘汤侧重在脾。苓桂枣甘侧重在挡水上逆,侧重在中。苓桂姜甘侧重在胃。
■网友的回复
这是某堂课的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