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媒体对同样问题总是说法不一,每每都是打着「据科学家研究」的字样,譬如「咖啡对健康的影响」。大家是如何获取并选择可靠的知识来源?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和「某某伟人曾经说过」其实差不多,如果原文能提供出处那么较容易证实,而多数情况,「据科学研究表明」就是全部的来源说明。在求证之前要明确一个态度:质疑这个结论。真金是不怕火炼的,而这些信息为了吸引眼球而往往选择容易让人误解或偏信的内容,比如各种致癌物和防癌理论。如果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那么很容易看一个信一个。其二就是不要同水平线上搜索,在微博上搜,在人人上搜,这种辟谣方法有些自寻死路。个人学术水平比较低,英文能力也比较弱,所以一般都是求助果壳松鼠会,现在也会在上搜索,最差至少用用百科维基。最后就是一句名言:「所有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日常中一切都要注意量,一旦过量,水也会有毒。
■网友的回复
我自己的方法是先找国外的新闻,大多数其实都是从国外编译过来的。有了国外的新闻,找来源,和国内不同,国外很多新闻会标明来源的,多搜几个总能找到原来的论文和刊登在哪里。有了来源,看来源原文,还有刊登来源的刊物的水平。原文如果有引用的,再看引用。麻烦是肯定的,因为寻求知识本来就是麻烦的。不过,其实以国内新闻的节操,看国外新闻原文就能明白60%了。当然国外新闻也有没节操的,再看来源的原文基本上就能够很清楚了。当然,总是会有因为专业问题看不懂的,再求助懂行的。
■网友的回复
科学讨论,注重可证实,可追查,同行评议。看出处是否完整(具体到某大学某教授,文章所在的专业杂志和期号),这是可追查;里面有原始数据,论证链,这是可证实。同行评议看有没有反面意见和这个说法的应用限制,任何结论都是针对具体人群具体数量的,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是一样效果。一个严谨的研究会这样写:《自然》杂志2012年8期夏威夷大学阿鲁巴教授的研究表明,根据对中年长期喝咖啡的人群的追踪调查,表明长期喝咖啡的人群在10-30年内更易发生某某疾病,引起疾病的机理可能为某某某,对照组表明某某某。附带我觉得不错的一个文章:土摩托日记
■网友的回复
如果题主是关心咖啡,那么大可以放心。咖啡本身被人类研究了这么多年,仍然难以找到确实的理由说他好或不好。跟老美拿咖啡当水喝相比,咱们才能喝多少咖啡呀,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需要关心的是跟咖啡一起喝下去的糖、牛奶和奶精之类的东西。咖啡的安全问题基本可以由《咖啡无罪的101个理由》这本书来下结论。如果是食品安全,常上果壳网即可,新浪微博上关注 @松鼠云无心 。靠谱的书籍是云无心写的《吃的真相》,已经出了三本。如果是药品安全,只要远离做广告的药和医院即可——尽管会误伤一部分OTC药物,但你真的没办法跟老人解释哪些广告能信哪些广告不能信。如果是中医中药的问题,呵呵,自求多福。
■网友的回复
wikipedia
■网友的回复
找相关论文看。
■网友的回复
原答案:上问这个答案本来是我在上写的最短的,结果还是闹误会了(难道在上少写一段解释就这么容易被人误解么),被人质疑之后我觉得这事儿还是展开了说吧。我的原答案是上问上:打开网站:http://zhihu.com问:提问@丁若水 :不赞同看到什么脑残的说法就来上乱发问,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何必浪费别人时间呢?反对。我认为作为一个比百度知道百度经验更高层次的平台有义务作为一个靠谱的专业平台去解答愚蠢大众的疑惑,如果一个问题能把一个流言说清楚破解掉我宁愿大材小用的在问而不是去百度趟浑水。@丁若水 :不对您的态度表示赞同,即使和松鼠会也会有错误信息,尤其,高票答案更应当被形容为“有很多人表示赞同认为有传播价值”,而不能形容为“最正确”。分辨信息真假的任务推给运营和算法也很不负责,这种信任我只好形容为“盲目的”和“偷懒的”。为什么质疑回答质量也会被当做反对我的理由呢 我说了我要去直接问啊。。。我问我觉得靠谱的专业人士也不可以么?我是来帮忙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 同学你如果有自己的见解就自己写一篇答案登顶吧 反对我是没有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