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聘礼风俗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

婚礼作为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这样一个讲求礼节的国度里,婚俗自然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把每个朝代的婚俗都展开来说,那确实是内容太多了。这里只简单谈谈我国宋代的婚俗(其实是我只对两宋比较熟悉)我国婚礼习俗,从历代以来要求“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请”六个步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采用这种繁琐的方式礼节,而是只有上层的贵族和名门才用。总的来说,婚俗是逐渐由繁到简的。到了宋代,“六礼”逐渐只剩下“三礼”,即纳采、纳币、迎亲(也叫亲迎)。值得注意的是此后这三项逐渐变成民间婚俗的标准模式,很少变化,沿用至今。纳采是婚礼的准备,就是现在的相亲、仪婚。纳币是婚礼的确定,就是现在的聘礼、订婚。迎亲是婚礼的完成,就是现在的酒席、迎亲。聘礼这个阶段自然是在“纳币”其中。相亲后如果男女双方都觉得合适,就要下定礼了。这定礼细分开来又分为:定礼、聘礼、财礼三步。定礼是男家正式向女方正式订婚的礼物。送多少根据男方家里地位和财力的大小,一般是珠宝、首饰、绸缎、茶叶加上两只羊四樽酒。跟随礼物的男方还要附上礼物清单和婚启、婚启是正式订婚的文书,共有三份,格式都很正式,前两份是一些客套话。最后一份才是订婚文书。女方在接受定礼后需要回礼,具体就是把男方送的礼物的一半送回去,还要倒贴一点彩缎,鞋袜之类的。聘礼跟定礼差不多,具体多少也根据男方家境。富贵之家送三金:金钏、金镯、金坠。稍次一点的家里改用银器或镀金代替。士官之家一般送些绫罗绸缎。财礼其实就是把实物换成了现金,故名“财礼”,用信封包裹些银子,加送一些彩缎酒果茶饼之类。虽说是分为三步进行,但可以看出三次送礼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也有人家图省事,一次性送完的。总的来说宋代的婚俗比起现在来说是十分复杂的,这也体现了古代人对尊卑礼仪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婚俗不再那么讲究,而且更多的融入西方元素。想知道除了宋代以外其他朝代的婚俗,可查阅其他资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是我也不知道—。—)。
■网友的回复
我也曾经想过问这个问题,但后来自己找资料查到了,给题主推荐《中国民俗史》,总共六卷,里面每卷中有专门章节讲婚俗习俗,讲得很清楚
■网友的回复
知道一个有趣的聘礼的说法聘礼包括聘金和六样俗礼。 聘金表示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六样俗礼分别是尺子、梳子、镜子、剪刀、算盘、都斗。其中,尺子代表婚姻生活幸福永远;梳子,是愿新人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镜子,表示一对新人圆满的生活即将开始,是最甜美的祝福;剪刀,是要让新娘婚后生活富裕,享受荣华富贵;算盘是聘礼中最贵重的,有钱人家是千足金做的,咱们老百姓就用普通的就行了,表示新人婚后生活富裕,懂得理财之道,能够创造更多的家产;都斗,表示男方家有良田千亩,衣食不愁,富甲一方。” 至于演变,其他答案中《中国民俗史》挺不错的其实娶亲也挺有意思的成亲,需要经过六大程序,这叫“六礼”。所谓的“六礼”,就是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纳采:就是男方看上谁家姑娘,派个媒人去提个亲。问名:就是在女方同意后,男方派媒人去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八字。纳吉:就是找个算命先生合合八字,看看双方是不是犯冲什么的。纳征:就是民间所说的定亲了,也是今天林瑜和丁俊安所进行的步骤了。主要活动就是男方来送聘礼,如果女方收了,这亲事就成了,不能反悔了。请期:就是男方到女方来商量结婚的日子。亲迎:毫无疑问,就是新郎去迎娶新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