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沪铁路北京段向丰台绕了个弯?
简单点说,就是因为清末时期北京的铁路枢纽在石景山南-丰台西一带,现今的北京铁路枢纽里的很多车站都是后修的。京沪铁路京津段原来有一部分属于老京山铁路,老的京山铁路追溯至清末时期是津芦铁路,津指天津,芦指卢沟桥火车站。卢沟桥火车站的位置大概在今天石景山南-丰台西附近。当年选址在这里的原因:首先不能修在京城里面,也就是城墙内,今天北京二环的范围,因为担心破坏风水,并且要尽量远一点。同时如果能临近交通枢纽的话就更好了,所以离京城二十里之外(10公里)的卢沟桥就是一个合适的地点,因为卢沟桥在当年也算是交通枢纽。据说当年还想过终点设置在通县(今通州区),但朝廷内部有争议而作罢。这里顺便说一句:卢沟桥事变其实发生在卢沟桥火车站,主要战斗发生在卢沟铁桥,现今石桥的北面(图中的铁路桥):
图片来自wiki.有了卢沟桥站的选址以后,清政府就开始修建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和津芦铁路(天津-卢沟桥)津芦铁路在北京城内的走向就是卢沟桥-黄村,黄村站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后毁于义和团)。津芦铁路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成,建成以后,慢慢的朝廷大臣和老百姓慢慢开始接受火车这个东西以后,开始向东延伸,从卢沟桥延伸至丰台,从丰台延伸至马家堡,当年的马家堡站位置大概在现在北京南站以南的位置(后毁于义和团)。注:也有资料说一开始的走法就是卢沟桥-丰台-黄村,我个人的理解是,原来的走法确实经过丰台地区(今丰台区范围),但未设站,丰台站是后引出修建的。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以后,法国人和英国人不管风水的事情,把城墙拆了,分别修了正阳门西站和正阳门东站(前门西和前门东):
后来环北京城还修了环线,大概是这样的:
正阳门东站还用过正阳门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北京站等名字。正阳门西站曾经是京汉(京广)铁路的起点,正阳门西站还叫过北京西站的名字,后来慢慢衰落,从客运站改成货运站,所有客运业务都到正阳门东站。解放后,正阳门东站承担主要的客运任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战乱等原因新北京站建成时,已经找不到卢沟桥至前门西的线路已经不完整了,只能看到残存的西便门站,京广(京汉)铁路的起点变成了丰台站。
后来,随着铁路发展,老火车站无法承担原有的客运任务,于是在前门东附近修建新北京站。在修建新北京站之前,对永定门站进行了改造(在京广铁路旁边引出),永定门站开始承担一些客运业务,后改名为北京南站。1959年下半年,新北京站建成,老北京站(前门东)停止使用。之后再经过一些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西便门站附近修建北京西站以及西长联络线,老北京南站一直用到2006年才开始拆除重建,之后就基本上是今天北京铁路枢纽的样子了。因为这么一段复杂的历史,所以才有了京沪铁路在北京城内绕弯子的走法,当年这些地方都是郊区,曾经的铁路枢纽也在郊区。
■网友的回复
最直接的原因是卢汉铁路的上马和津通铁路的流产。
本来天津到北京的传统路线是经通州,就是现在103国道的位置,运河也是这个走向。因此过去从华东到北京都是先到通州,通州是运河时代重要的交通转运站,发往北京的漕粮都是在通州交付的。现在通州还有“中仓”“南仓”这样的地名。
1888年,李鸿章把铁路修到天津后,自然而然就想把铁路修到通州。结果一报到朝廷,文武百官就炸开锅了。
修唐津铁路的时候,李鸿章的理由可以总结为洋务派的经典口号“自强”“求富”——巩固海防,外运开滦煤矿的煤炭到天津港。
然而这两条理由到了津通铁路就不管用了。
国防方面,津通铁路对国防其实非常不利,因为大清太菜了。就在二十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直接打到京城,八里桥的精锐部队在洋枪洋炮面前被虐得渣都不剩。
【为什么京沪铁路北京段向丰台绕了个弯?】
这种心理阴影下,你李鸿章居然还要往北京修铁路,简直就是带路党啊!
山西道监察御史屠仁守奏:若通州则有万不可开者,迫近海疆,计畿甸三百里耳,宗社万年,道在磐固,皇居辰极,义重深严。自京师至直沽,方将阻之以峻垒,限之以重关,犹恐不足深恃。若置铁路其间,尽撤藩篱,洞启门户,风驰电走,朝夕可至,厝火积薪而寝其上,日无高枕之安,伏驽千钧而当其锋,时有骇机之虑,设险守国之谓何矣!交通方面,京津之间的传统交通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形成了十分成熟的体系,沿途的脚夫、运河船夫、客店等产业势必会在铁路通车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原来靠漕运吃饭的人,因此也十分反对铁路的建设。
这时候另一位洋务派大佬,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上奏《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别修津通铁路了,还不如在内陆腹地修铁路,这样洋人打不进来,还可以拉动中部内陆的经济。他提出立即修筑自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并陈其有七利而无一害,如不近海口,敌不可资;广开商旅之利;促进煤铁开采;方便漕饷之运;有利军队调动;等等。具体实施方案,张之洞提出分四段筹款修筑,八年完工。
这一构想避开了顽固派为阻止修路而设置的种种障碍,又为京师内主持朝政、正为李鸿章势力日大而惴惴不安的醇亲王奕譞提供了绝好的转寰之阶,且本身规划周详,切实可行,所以很快被朝廷采纳。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初六,上谕“但冀有利于国,无损于民,定一至当不易之策,即可毅然兴办,勿庸筑室道谋。著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即就张之洞所奏各节,详细复议,奏明请旨。”八月初六,海署复奏,同意定局开办,以免枝节横生。十月,张之洞奉调就任湖广总督,以便于监修芦汉路南段(北段由直隶总督监修)。
卢汉铁路就这样逼死了津通和津镇铁路(津镇铁路的搁浅又是一个掌故:京沪线为何一定要通过南京?),但当时沙俄侵略正紧,清朝钱不够,为支持关内外铁路修建,卢汉铁路没有立即开建。
于此类似,当时的电报线从上海到天津,就是不到北京,可以看出清王朝对改革的矛盾心理。
直到1895年,清朝输了甲午战争,朝中文武都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全面近代化的重要性,铁路哪怕是借钱也要修,之前难产的铁路规划重新受到了重视。卢汉铁路复工,之前下马的京津铁路也重新提上日程,就连原来坚决反对的官员此时也大力支持(真香)。由于卢汉铁路已经规划好,所以北京铁路枢纽的位置就得安排在西边的卢沟桥地区,原来的津通铁路改成了津卢铁路,就造成了铁路绕丰台的现象。
因此北京附近的通州和丰台就上演了类似淮安和蚌埠的命运转折。随着漕运的退场,和铁路失之交臂的运河重镇通州失去了往日进京货物转运枢纽的地位,而西南的种花小村庄丰台,由于多条铁路的交会,成了铁路时代的通州。反映在地名上就是“东货场”“西仓库”“保温段”之类的。
参考资料:
《晚清重臣:张之洞评传》5.2节 铁路事业的开拓
从津卢铁路看甲午战后清朝改革的再启
- 面包蛋糕@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食味艺文志#原创 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贵阳正畸医生周新莹@牙齿不白都是这些“害”的,五点原因让你明白牙齿为什么变黄
- 钓鱼@春钓鱼咋避免小鱼闹漂?1招完美解决问题
- 香槟@谈谈香槟的除渣
- 明明仔@你知道为什么减肥的人要补充蛋白质吗?有五大原因!
- #茶以清心#为什么同一款茶有不同味?
- 『热剧时时看』吃方便面时,为什么总感觉一包吃不饱,二包吃不完?答案来了
- 抗癌健康圈:为什么同样是癌症,有的人没过几月就离世,有的人却还能长寿?
- #技术#救命的人工肺(ECMO),为什么还没有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