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为红细胞“穿外套”遮蔽抗原 浙大团队造出“熊猫血”( 二 )


为了验证“外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研究团队进行了动物实验 。
第一项实验使用两组小鼠 , 第一组抽取一只正常小鼠的血液红细胞打给另一只小鼠 , 第二组将穿了“外套”的红细胞打给另外一只小鼠 , 实验证明 , 工程改造的红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存留时间和未做处理的小鼠红细胞相当 。 “这说明 , 工程改造的红细胞在体内的活力和稳定性不错 。 ”
第二项实验检验RhD抗原遮蔽效果 。 在实验中 , 研究人员分别用人的RhD阳性红细胞、改造过的人的阳性红细胞输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 , 前者会让兔体内会产生针对RhD抗原的抗体 , 但是穿着“外套”的人RhD阳性红细胞输注不会让兔体内产生RhD抗体 。
“外套”是否易脱落?会否在体内长期留存?
王本介绍 , 输血后4周内 , 兔子体内没有抗体产生 , 这也证明“外套”没有脱落 , 遮蔽效果仍然存在 。 “人体血细胞一直在产生过程中 , 输入的血液帮受血者撑过应急期后 , 红细胞衰老 , ‘外套’和‘支架’会随着红细胞在脾脏被代谢清除掉 。 ”
他说 ,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使用猴子等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 , 再进一步做临床安全性试验、临床测试等 , 并进行伦理批准 。 “时间会比较漫长 , 后续也可能有未知的困难 , 希望能往前推进 。 ”
有望将富余血型转换成短缺血型 供临床使用
“万能血”有哪些应用前景?廖昭平说 , 这项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遮蔽血型抗原 , 这样即使机体内存在抗体 , 也不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 未来有三种应用前景 。
第一 , 缓解临床“熊猫血”供需矛盾 。
第二 , 临床上进行异体同型输血时 , 存在受血者和献血员血液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 例如 ,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抗体 , 输入的红细胞会被马上破坏掉 , 此时输血弊大于利 。 这一技术能遮蔽血型抗原 , 有望在短时间内制造更为匹配的血液 , 适合所有血型 。
第三 , 血库有时会出现某种血型特别短缺的情况 , “比如A型较充足 , O型短缺 , 这一技术也可考虑把富余的血型转换成短缺的血型 , 供应临床使用 。 ”
此前 , 学界有不少关于血型转换的研究 。
2019年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一项研究提出 , 用RhD基因敲除手段构建RhD阴性人红细胞 , 初步在细胞实验上证实了将RhD阳性红细胞转变为阴性的可能性 , 不过未见到体内实验的验证 。
同年 , 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Stephen Withers的研究 , 用两种肠道细菌产出的酶 , 通过酶切的方法将A型血转变成O型血 。
王本说 , 上述都是在血型转换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 , 但是酶切这一方法或许不适合RhD阳性到阴性的转换 。 “因为RhD抗原镶嵌在红细胞膜内部 , 如果用酶切的方式切割 , 红细胞膜也会遭到破坏 。 ”
***采访人员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