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奶奶五十岁才来的美国,身无分文,也没有一技之长,随身携带的只有长年辛勤劳作留下的一身病根。
那是九十年代初,她去了唐人街的扎花厂上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
扎花按件算钱,她眼神虽然不好,却比谁扎得都快。
有人弹吉他磨出了茧,有人搬砖头磨出了茧,她被针头扎出了茧。
回国看我的时候,她给我带了费列罗巧克力,翘胡子薯片,Jif花生酱。
她给我买好看的小西装,给我买一斤几十元的黄螺。
她带我去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带我去北京看长城,看天安门,看毛主席。
“奶奶,美国比北京还好吗?”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我描述纽约的繁华,告诉我美国好极了,一切都在等着我。
上经常讨论富养女孩,我有一个男孩被富养的故事。
有一年,我的巧克力吃完了,薯片吃完了,花生酱吃完了,奶奶还是没有回来。
那是我第一个不愿意知道的生活真相,她中风了,瘫了半边身子。
奶奶移民美国时带去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二叔,三叔,四叔。
二叔和三叔在登陆美国的第二天就打工去了,年幼的四叔读了几年书后也离开了学校。
他们在亲戚家的餐馆打工,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
餐馆一年营业三百六十四天,只在感恩节那天歇业。
奶奶瘫痪后,叔叔们轮流回国,给我带好吃的,带我出去玩。
我喜欢打乒乓球,二叔给我买了乒乓球,乒乓球拍,乒乓球桌。
有一年流行四驱车,三叔给我买了一辆遥控越野车,助我碾压所有的小伙伴。
四叔年少风流,出门把妹的时候总不忘带上我,要把我培养成下一代情圣。
他们绝口不提在美国生存的艰辛,那是大人们的秘密,和我无关。
奶奶出国五年后,爸妈也去了美国。
怎一个落魄了得?夫妻俩连属于自己的房间都没有。
扎花已经被时代淘汰,只有重活可以干。我爸当过屠夫,货柜工人,货运司机。
细节不必赘述,无非就是 12小时 x 365天的陈词滥调。
后来,他们四兄弟聚首,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家餐馆,后来又开了第二家小超市,第二家餐馆。
钱赚得越来越多,老家伙们拼命工作的老毛病却没有得到丝毫缓解。
爸妈出国五年后,我也来了美国,看清了生活本来的面目。
我在纽约生活了几个月,带着半身不遂的奶奶看遍了世界之都的繁华。
在这之前,她几乎没有走出过唐人街的范围,以前对我描绘纽约时一半是转述,一半靠想象。
后来,我回到了父母的身边,结束了长达五年的骨肉分离。
我爸来车站接我,把我带到了一栋小别墅前,很得意地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知道你要来,刚买的。”
我去过奶奶刚来美国时住过的那个阴暗破旧的小公寓楼,也去过爸妈栖身过的那个散发着霉味的地下室,我知道我在新家会有一张床,一个房间,但我没想到,我会有一个别墅,一个前院,一个后院,一整个铺垫好的未来。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奶奶的答案是我,爸妈的答案是我,我的答案是他们,以及把身家性命托付于我的媳妇和孩子。
对于我来说,长大了,责任多了,自然而然地想要努力,不是为了赚很多很多钱,而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上奶奶和父母不曾拥有过的生活。他们替我吃完了所有的苦,帮我走了九十九步,我自己只需再走一步,哪敢迟疑?
从外曾祖父母算起,我们家族四代八十多口人已经在美国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人人都在努力,我们一代好过一代。
如果你的人生起点不高,不曾有人为你走过人生百步中的任何一步,不打紧,你尽管努力,多出来的步数不会被浪费掉,总有你在乎的人用得着,而你迟早会遇到你在乎的人。
与诸君共勉。
顾宇的回答索引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在北大读书时,有个老教授讲过一件事。他不论多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老家乡村里体验生活,参加秋收劳动。原因很单纯,首先是为了锻炼身体,其次是为了忆苦思甜。他喜欢和村里的年轻人聊天。深入交流后,他发现有几个年轻人的智商不比北大学生差、也非常努力,却埋没在村子里,没机会上大学。
很多人认为,成绩高低与孩子的努力程度之间,是个一元线性函数。错了,大错特错。
如果写出成绩函数,应该是:成绩=努力*1+家境2
再举个例子。小时候,我去河边捞鱼。捞回来的鱼,放到罐头瓶子里养。无论我多么努力去养,鱼都会死。我努力了啊!为什么养不好呢?
长大后,我买了个60cm的鱼缸,配上过滤系统。
不用努力养,鱼儿便茁壮成长。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以这只泥鳅举例,刚抓回来时,一根薯条那么长。现在,它的长度已经赶超B乎精英的18cm了。
罐头瓶子和大鱼缸,是不同的选择。父母就像是养鱼人,家境是鱼缸,孩子是鱼。
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讲完故事,再说说人为什么要努力。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家境有好有坏。努力的原因也不同。生于有钱人家,就是出生在终点,无需努力,正常发挥即可。(有时他们会觉得生活太无聊,努力是一种消遣。)生于一般人家,就是出生在半途,努力拼搏就有希望抵达终点。生于穷苦人家,就是出生在起点,不努力会死。
……
「正文完」
谢谢您耐心地读完了本文,
■来自的网友回复
这孩子很聪明,打小周围的人都这么夸我, 年少无知的我也曾经沾沾自喜。
一直在当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总能不费劲就能考个全班第一, 还不耽误玩电子游戏。
从小学的红白机超级玛丽、松鼠大作战,到初中的世嘉上的幽游白书、七龙珠,PS 上的恶魔城,一直玩到高中电脑游戏沙丘、红色警戒,到大学的英雄无敌星际争霸(发现我的成长史简直是一部电子游戏发展史)......
周围偶尔有小伙伴考的比自己好,也很容易找到心理平衡:要不是我玩了那么多游戏,你们哪来的机会?
这种靠智商就能混的不错的幻觉, 直到上大学后才彻底破灭。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大一入学,连键盘都敲不利索,身边已经有同学能编写扫雷游戏了。 不少同学中学时代就已经参加 NOI,进了国家队。本科的计算机语言、算法、甚至操作系统课程人家中学就已经上完了。
这还勉强能用『当年学校太穷, 搞不起计算机竞赛』来安慰一下自己。
直到认识了一位师兄。
计算机专业课自然不必说了, 数学牛到跟数学系教授探讨前沿问题,辅修哲学专业跟哲学系的博士谈笑风生,随手写个诗居然也能拿全校诗歌大赛第一名。
第一次感受到被碾压。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我开始反思自己。论聪明也就是个 top 1% 的水平,听起来也算是百里挑一了,可放眼全国至少有一千万人更聪明。
之所以中小学时代吃得开,主要原因有三:
小地方竞争对手总量还是少,一届也就几千人;
我父母给了我很好的成长教育环境, 比我聪明的小孩很难同时有好的条件;
中小学的知识总量就那么些, 差距很难拉开。
我师兄显然比我更聪明, 而且从小的教育条件也更好, 更早的接触到了教学大纲之外的广阔知识, 积累十余年, 差距就很大了。
在认识到自己不是天才之后, 我开始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踏踏实实每天至少主动学习三个小时(虽然没怎么正经上课,可打辩论、练吉他之余时间也不多了...),啃下了不少数学和社科人文的书,视野开阔了不少,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明显有了长进。
回首再看刚进大学的自己,不禁莞尔,井底之蛙啊井底之蛙。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待到工作之后,认识了更多的牛人, 我对『聪明』这件事有了进一步的见解。
人和人之间的智力差别,没有那么重要。
绝大部分能进到 IT 互联网行业的同学智商都在中上水平。 比别人聪明一点,无非就是学习新事物更快、 思考问题更快、沟通交流反应更快一点而已。
但很多做到技术或管理高阶的同学, 未必比那些做不到的同学聪明。
反倒是肯『下笨功夫』,才是这些走上高阶岗位的同学,一个明显共性。
我的第一个 leader,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从来都自认不是聪明人。但若论项目推动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对人的影响力, 至今我仍未见出其右者。
她的工作方法很简单:每一天都做计划和总结,需要当天解决的绝对不拖到第二天。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事情就记在笔记本上,每周做总结和反思。每周雷打不动跟她的直属下属沟通,记录需要改进的事项和方案,下次沟通参照对比。
听起来很简单, 做起来可真不容易。 后来看了张瑞敏的书,才知道海尔把这个总结成为了方法论,叫做『日清日高』。
这就是管理者的基本功。
基本功往往是最难的。
无独有偶, 我大学时代那个全方位碾压我的师兄, 也特别强调基本功。
他就经常跟我说,数学上的成就高低取决于对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估计还是觉得我在数学上还有点天赋吧,至于哲学和诗对我来说太难了, 他也懒得跟我讨论) 后来考研的时候我牛刀小试,对基本概念特别重视,其实也就是把课本上所有范例自己动手从头推导了三遍。果然效果不错。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后来我做公司经营管理, 我的战略导师总能给出特别牛的方案。看似天马行空,出人意表、仔细琢磨后又特别可行。 我向他请教做战略的方法,原以为他会教我些高深的道理,不料得到这样的回答:
我穷尽了这个问题下所有的 142 种组合, 分析后得到的最佳方案。
另外一句话是他偶尔透露出来的:为了学习战略,我看了市面上所有战略相关的书。
从对他为人的了解和去过他家的同事透露的线索来看, 这绝非虚言。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这个 case 再次启发了我,绝大部分天才的背后都是汗水。
见识越多,我对聪明这个标签越发不在意,甚至有些走向反面。 因为我发现太多的聪明人, 最后得不到想要的成就, 往往在于太过倚赖聪明。
——因为轻轻松松就能拿 90 分, 就不再追求 100 分。
——听一个道理很容易就 GET 到点, 就没下功夫去身体力行。
——不怎么费力也能在一个大机器内部混的不错, 就不再追求自我提升。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会刻意的去磨练自己的心性。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比如练字。
我从小字就写的很差, 考试经常因为字迹潦草扣分,也可能因为我是左脑型的人, 对于书法画画这件事确实也不在行。
从 18 年 6 月开始我进行刻意练习,每天至少写两页字。
下面两个是一年之间的对比, 都是对照字帖临习(透明纸贴着写叫摹)。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2018 年 6 月 17 号临田英章字帖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2019 年 6 月 17 号临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虽然在精通书法的朋友眼中还很幼稚,但是跟自己相比进步还是很大的。
毕竟快四十岁的中年人第一次认真练字,很多人都觉得到这个岁数已经定型了。
中间的经过,大概是这样: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再如写作。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我从小最不喜欢写作文! 所有科目里面语文最差(仅次于英语), 打辩论的时候写稿子也是很慢的,虽然最后总能出来,但也要磨一整天才能出活,不过我短期记忆不错,虽然写稿慢,记稿不怎么花时间(打辩论当然是要脱稿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