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哪些令你有跪感的书?( 四 )


你读过哪些令你有跪感的书?
《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传递优质内容,亲,帮点个“赞”吧 !谢谢~
■来自的网友回复
陈垣的《日知录校注》。
《日知录》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明末清初的遗民顾炎武所作,按照顾炎武的说法,这本书是他“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他用一辈子删繁就简的写了这本书,一直到他死亡,这本书还没有具体完稿。可以说是顾炎武一生的精华所在。
而古人写书不像现在的学者,有具体的引用格式要求,标注都跟你写得明明白白,好一点的地方给你写“唐书言”,然后直接上引文,至于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自己猜去,至于说哪一卷?不好意思,没必要给你写这么细。有一些地方干脆都没说自己引用了什么,引文和自己的话掺杂到一块儿,而中国古代史学,出了名的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不说一般的读书人了,即使是学问贯通的大学者,在阅读《日知录》的时候也常常犯把古人之言当做顾炎武曰的笑话。这不是说学者只是不丰富,实在是顾炎武此人的学问太大,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无所不通。
而陈垣要做的就是将《日知录》上每一句话、每一个引用,所有的源头全部找出来,并且校正引用不确的情况。很多人可能会想,这种工作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想说的是,史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有各种科目去保证自身的真实性,而陈垣从事的这份工作则是历史学中史源学的滥觞,而且一出手,就是这门学科的最顶点,史源学的重要性,按照陈垣的说法“史源不清,浊流靡己”、“一 一追寻其史源,考正其讹误”,也就是说,如果你引用的史料都是有问题的,你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论断?
考证《日知录》的史源究竟有多难?我分了个级别:最低难度、一般难度、高等难度、地狱难度、神仙才能做的难度。注意哦,陈垣那个时代可没有如今咱们的检索工具,只能一本本、一页页、一句句的去查。
1、最低难度
《日知录》“六条之外不察”条引《太祖实录》:洪武二十一年四月喻,按治江西监察御史花纶等………………。
这个好说,《太祖实录》这部书也告诉你了,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这个时间也告诉你了,直接按照时间去核实这个引用就行,在《太祖实录》一九零卷。这项工作,稍微有一些古文功底就能做;
2、一般难度
《日知录》“人才”条曰:又如刘蕡所云:谋不足以剪除奸凶,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这就稍微有点坑了,突兀兀的来一句“刘蕡所云”,鬼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但是比较好的一点是,至少还有一个人名“刘蕡”,如果你读过《新唐书》或者《旧唐书》,会对这个人有点印象,去翻《旧唐书》的各种传,你会发现这句话隐藏在《旧唐书》卷一九零下文苑本传中,也在《新唐书》卷一七八。
这个级别有一些难度,需要文史专业的人花费一些功夫才能考证出来。
3、高级难度
《日知录》“隋以后刺史”条曰:宋真宗咸平四年,左司谏、知制诏杨亿言:昔自秦开郡置守,汉以天下为十三郡,命刺史以领之…………。
如果你还是按照上面低级难度和一般难度的思路去做,就掉坑里去了,你就是把《宋史》翻烂了,你也找不到这条引文来自哪里。别人压根不在四库全书正史类里面,它在四库全书别集五,《武夷新集》卷十六“次对奏状”中。和《宋史》差了八辈子远,它只是宋人别集里面的一句引用而已。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渐渐明白为什么这本书我要跪着读了,陈垣实在水平太高,不服不行。
这种问题,估计找个一般的宋史学者,都很难考证出来。不过你以为这就完了?幼稚。看看地狱难度
4、地狱难度
《日知录》“汉令长”条曰:汉谚有云:取官漫漫,怨死者半。
一般人看到这个考证脑子都肯定是懵逼他妈给懵逼开门,懵逼到家了。就这八个字,你让我告诉你是哪里来的,你玩我?说不定是顾炎武编的或者道听途说呢!但是,顾炎武此人,下笔必有凭证,陈垣告诉我们:这八个字是《风俗通》的佚文,唐人所著的《意林》第四卷引用过,宋代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卷二二六“持书御史”条及四九六谚条也引用过。
这NM都是什么神仙考证,这都能考证出来?而且还是《意林》这种冷门书和《太平御览》这种一看卷数就不想再看第二眼的大型类书,有的时候,我经常在怀疑,陈垣究竟是神仙还是凡人。
这种难度,已经不是一般学者可以驾驭的了,甚至是高端玩家也玩不了,但是,接下来还有一种神仙难度的,只有神仙能玩。
5、神仙难度
《日知录》“部刺史“条曰:金华应氏曰:方伯者,天子所任以总乎外者也,又有监以临…………。
熟读史书、精通目录学的你微微一笑,金华应氏嘛,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应镛,字子和,金华人,有《礼记纂义》二十卷,直接去《礼记纂义》里面找就行了。
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你在寻找了几天之后彻底疯了,什么鬼,金华应氏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书都被我翻成灰了都没找到。
这个时候陈垣先生微微一笑告诉你:年轻人,不要急躁嘛!虽然说《日知录》是一本相当严谨的书,但是不代表任何错误都没有。顾炎武在这里就搞错了,这句话根本不是所谓的金华应氏所说,出自宋朝卫湜的《礼记集说》,你去通志堂本的第二十七卷找,这句话在这里,顾炎武应该把《礼记集说》记成了《礼记纂义》。
这个真心是神仙难度,连作者搞错的引用,陈垣都能考证出其史源来。现在,我觉得他真心是神仙,一个人,究竟牛到什么地步,才能有这么广博的知识?
所以,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妈妈问我要五体投地来读书了?
钱穆的弟子严耕望先生曾经提出了史学四大家的说法,他们是:陈垣、吕思勉、陈寅恪和钱穆。陈寅恪就不用说了,前几年的陈寅恪热已经将其发展成为了一个符号,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也懂他的精神;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都是历史爱好者入门的必读之物,因此两位先生的大名也可以说无人不知。但是对于隐藏大佬陈垣先生,一般的历史爱好者都很难读过他的几本著作,陈垣用力最多的《通鉴胡注表微》、《日知录校注》都太专门了,而且陈垣用文典雅,微言大义,没有非常好的史学基础,《通鉴胡注表微》这种书是读不下去的。所以,陈垣在民间及历史爱好者的影响,距三位远矣。但是,论史学功夫,私以为陈垣已经达到了旧时代中国史学家所能到达的极点。
读书到如今,让我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有三位:何炳棣、梁方仲、陈垣。
何炳棣的《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1368-1953》、《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等书,读过之后,长叹一声,一揖到地,先生大才;
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明代赋役制度》等书,读过之后,长跪不起,这种书的广度和深度,我一辈子都摸不到皮毛;
而陈垣的《日知录校注》读过之后,五体投地,宛若天人,能写出这种书的人,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了。
如果按照玄幻一些的说法的话,何炳棣属于渡劫期大佬,如果有学者有这份天赋再加上努力,是可以摸到渡劫期门槛的;梁方仲则属于渡劫之后的仙人级别,有天赋和努力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机缘才能飞升,梁方仲出身广东十三行,家境富裕,从小打的古典知识就特别扎实,再加上后来经济系硕士出身,使得他运用经济史学炉火纯青,堪至化境,也和傅衣凌老先生一起,成为了如今在中国历史学界红红火火的华南学派的开山之祖。
而陈垣属于传说中的神仙级别读书人了,可望而不可即,很难再出出现学问如此广博和精深的学者了。
学海无涯,吾生有涯,虽不能至,然吾心向之。
微博、今日头条“李子寒泉”,欢迎关注!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一定要给大家推荐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名著《现代性与大屠杀》。鲍曼是许多读者心目中的左翼大神、知行合一的代表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年轻时是波兰的军官,后来因为政治风波而逃到英国,弃戎从笔,成为左翼知识分子代表,在思想界和言论界大名鼎鼎,也很受我国读者欢迎。鲍曼于 2017 年去世,我国媒体有悼文赞颂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本《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他的代表作。他研究的重点是二战时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鲍曼在书中试图说明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大屠杀的根源就隐藏在现代性之中。构筑我们生活的现代文明就是酿成大屠杀的温床。
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关键问题来理清鲍曼的思路。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屠杀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为什么大屠杀不是一小撮变态暴徒犯下的一件十分偶然的恶行?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屠杀是现代性的恶果?」我们不得不追问鲍曼,为什么理性、科学精神、效率、价值中立等等这些现代美德没能阻止大屠杀的发生呢?为什么鲍曼要把整件事情怪到现代文明的头上?这是整本书,乃至整个鲍曼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精华所在。
第三个问题是:「以后还会有大屠杀吗?」如果现代文明真的有鲍曼说的那些原罪,我们能否在这种大环境下苟且偷生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即鲍曼为什么要强调大屠杀的普遍性。对于这场大屠杀,鲍曼认为有两种常见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认为大屠杀是一小撮人对另一小撮人犯下的一种独特的罪行。有人认为,纳粹分子要么是恶魔,要么是嗜血如命的变态,否则不会犯下如此史无前例的罪行。也有人认为这是德国文化、德国哲学的锅,是因为德意志传统中间有一些极端的倾向、不可救药的狭隘民族主义、以及自命不凡的「浮士德精神」。还有的人认为并不是施害人有特殊性,而是受害人有特殊性,即犹太人实在太独特了,在漫长的历史中,反犹主义几乎是整个欧洲的共识。集中营无非是反犹主义的高潮、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分歧的顶点。
第二种误解,是认为大屠杀是文明的敌人、善的反面,是倒退、反革命。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一路向善的,是朝着光明和团结不断迈进的。而发生在二十世纪的暴行是这种大趋势中的小逆流,是真善美的低谷。人性中的善在某种机缘巧合下被人性中的恶反攻倒算,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鲍曼认为,这两种误解,都把事情想简单了。所谓的「德国性」,其实就是「现代性」。被屠杀的人也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他者」,即和主流个体不同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二十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大屠杀是一群变态的德国纳粹分子在屠杀犹太人,但实质上其实是一群现代人在屠杀另一群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大屠杀的本质可以被概括为现代文明人对于异己分子的迫害。
虽然不少文艺作品和具有倾向性的传记往往把纳粹党员描述成一群杀人狂、街头混混和社会渣滓,但其实这种描述是不实的。历史学的研究对这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偏见的驳斥,在今天基本成为了定案。纳粹分子绝非一群精神病人、天生的罪犯或者社会异端。鲍曼在文章中引用《大屠杀和人类行为的危机》一文的研究成果说明:用通常的诊断标准来看,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纳粹党卫军是精神上「不正常」的。虽然这个比例已经显著大于人群中的正常比例了,但是显然没有大到可以让我们把整个大屠杀看作是精神病集体发作。这个看法也得到了犹太幸存者们的证实。集中营幸存者们说,虽然集中营里总有一两个极端残暴、丧心病狂的纳粹党卫军人,但是绝大部分人都能称得上得体或者可以理解。把纳粹斥为「变态」,虽然解气,但未必是事情的真相,更未必对我们在日后避免类似悲剧有所助益。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只说一本书,毛姆写的《人生的枷锁》。这本书足以启示年轻的你我,我当年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整整郁闷了一个星期,后来再去细想书中的内容,突然像是得到解放一样。
如果能早一点看到这本书,
我也不至于每天在瞎想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般模样,哎....
总之,这本书对我改变挺大的,它让我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对待世界和自己。
主人公是一个不断找寻生命意义的追梦人:菲利普·凯里
菲利普小的时候在教会的皇家公学念书,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菲利普越发觉得宗教在钳制着人们的思想,
宗教逐渐让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们对权威极其盲目地崇拜和信奉,
于是,菲利普没等毕业就离开了皇家公学,即便他当时是学校里十分优秀的学生。
你读过哪些令你有跪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