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传统拳高手特质:筋骨齐鸣


[关节]传统拳高手特质:筋骨齐鸣
文章插图
传统拳练习筋骨与关节
当我们将身体的“筋骨关节”都开发好以后 , 骨节似乎是由皮筋串联起来的 , 整个身体充斥着“弹性” , 随时准备着崩发 。 “身备五弓”正是引于此 。 练拳之初 , 须通过肢体相磨体会关节的撑开 , 使大筋的崩起 。
千万遍的盘练 , 使得大筋能够如皮筋一般 , 任意崩弹 , 似乎空气是粘稠的 , 随手一动都可以感觉到阻力 , 使周身的关节撑起 , “大筋”瞬间整合 , 并向着一个方向发劲 ,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弓合一” 。 练到这里 , 才真正做到了“身如弹簧”的地步!这也是历代的拳师为什么都是从单势开始盘起 , 目的就是开关节 , 因为只有千万遍的累积 , 才可以做到筋骨的任意崩弹 , 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练法 , 也只有在单个动作练习中能够实现!
1.筋骨齐鸣
【[关节]传统拳高手特质:筋骨齐鸣】“筋骨齐鸣”在传统武术当中是“撑筋拔骨”的表现 , 也是拳术练习的入门 。 这种现象的产生 , 可以作为劲力发放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志 。
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关节腔闭合的结构 。 关节囊在真空状态下 , 将骨节拔开 , 将形成高压区 , 致使关节回弹形成从而发出声响 ,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 , 关节间的连接物 , 我们称之为“大筋”首先是具备一定的弹力 , 其次是关节腔真空状态下所形成的“高压” 。
打比方讲 , 取一支针筒 , 堵住其气体进出口 , 用力将针筒拉开 , 内部即被抽成“真空” , 能够产生很大的拉力 , 这就是高压状态所形成的另外一种“劲力”!
在“大筋”的盘练中 , 有部分朋友不得要领 , 找不到“大筋”的存在 , 甚至不知道“大筋”到底是什么 。
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特性跟“皮筋”是一样的 , 得在拉紧的状态下 , 皮筋才会产生弹力 ,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要撑开关节 , 而这种关节的撑开需要借助外在的阻力 , 但仅有第一步的拉紧还不够 , 需要在撑关节的基础上 , 通过紧发条的方式 , 使本已拉紧的大筋再紧一下 , 这时候才能够具备崩弹的状态 。
有朋友练习的时候猛扯开关节 , 那样是起不要“撑筋拔骨”的作用的 , 我们需要慢慢拉紧 , 再紧一下 , 然后崩弹 。 这样的感觉需要慢慢去体会 。 开始练习的时候 , 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大筋的存在 , 那是因为关节没有开发过 , 关节撑不开 , 大筋粗而紧 , 这时候 , 我们需要通过“由量变到质变” , 慢慢加大练习的力度 , 数量先上去 , 一段时间以后 , 我们自然能够感觉到关节的撑拔 , 大筋的拉开 。 在此基础上 , 随着数量累积上来 , “大筋”开始出现反弹劲力 , 这时候 , 人体的运动开始变得灵活有弹性 , 进入到另外一个层次 。
2.如何使劲力贯穿
我们在练拳时 , 要使身体劲力的贯通 , 使全身关节保持“撑拔”是关键 。
“白蜡杆”之所以成为做“枪或棍”材料的首选 , 是因为它天生具备了“韧性和弹力” , 可以整体“抖动” , 形成“颤劲” , 这跟人体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 , 所以我们在打拳时 , 不能一味追求“松” , 身体会变得涣散 , 劲力无法传递 , 也无法实施有效打击 。 当然也不能太“硬” , 会转化不灵 。
我们要的是“松而不懈” , 保持适当的“钢”性 , 做到“一枝动 , 百枝摇” 。 初始练拳 , 如弹簧之锻造 , 由“紧及松”是关键 , 这里所说的“松” , 是产生“弹力” , 是关节进行千万次的撑拔以后 , 形成的“大筋”弹动的一种现象 , 甚至出现如同半自动化的一种“灵动” , 看似非常暴烈的一把劲力 , 在“不经意间”就轻松打出来了 , 充分体现了“用意不用力” , 是功夫层次提升的一个表现!
3.关节与串珠
“关节与大筋”的关系就如同一串用橡皮筋串联起来的珠子 , 珠子撑开了 , 皮筋就崩紧了 , 珠子合紧了 , 则皮筋恢复原状 , 但皮筋就是皮筋 , 它是一直拉着的 , 不存在完全放松的问题 , 这就类似于我们要求的“彭劲” , 肌肉松 , 但每个关节都是微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