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财经」鼠年改命往事:洪流、贵人、时运,和认出风暴的大佬们( 五 )


这样的需求 , 日后还会走到极端:
一首歌 , 甚至不必满足情感需求 , 不必满足身份认同 , 只要足够洗脑 , 就能火遍九州 。
「大猫财经」鼠年改命往事:洪流、贵人、时运,和认出风暴的大佬们
本文插图
「一夜爆红的任贤齐和他的《心太软》」
1996年 , 人们变得越发享乐而实际 。 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静静躺在书店 , 无人关问 。 各行业都在适应市场节奏 。
其中就包括纯文学杂志 。
那年 , 《萌芽》发行跌破一万份 。 危机之中 , 社长赵长天果断改革 , 开始邀请名家来写青年题材的稿件 , 同时收录中学生文章 。 随后发现 , 学生写的 , 比成名作家的还受欢迎 。 同年 , 年仅16岁的郁秀出版《花季雨季》 , 连续摘下畅销书榜第一名 , 风头盖过余秋雨 。
少儿文学 , 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
之后 , 《萌芽》全力打造“新概念” 。 靠这一作文大赛 , 一举扭转败局 。 最高时期发行量 , 突破50万份 。 经这场大赛选拔出来的一批少年 , 也从这里出发 , 改变自身命运 。
其中有两个80后代表 , 还处于蛰伏期 。
过不了几年 , 当市场风变 , 他们的天赋和努力 , 都将得到名气和财富上的兑现 。
通过任贤齐、郁秀的遭遇 , 可见1996年 , 想在文化场名利圈有所建树 , 找对受众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 无论是歌曲《心太软》还是小说《花季雨季》 , 之所以能够火爆 , 都缘于它们找到了最广泛、最精准的受众 。
卖得好 , 从此成为了最高标准 。
07
显然 , 96年文艺工作者的命运 , 也很被动 。 无非以前受政治制约 , 现在受市场制约 。 依然只有创业者 , 可以主动出击 。
前提是 , 他们认出了风暴 。
1996年春 , 中关村树起一块广告牌 , 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 很多人经过 , 不明深意 。 就在前一年 , 30岁的胡泳在清华计算机房里上网 , 感到无比震惊 , 随后发表《Internet离我们还有多远》 。
不久 , 他受邀翻译著作 , 《数字化生存》 。
那本书描绘的未来世界 , 是一个被网络连接的世界 。 人们衣食、教育、娱乐 , 都将通过互联网 。 但在那个鼠年 , 真正看到互联网商机的人并不多 。 谁也想不到它会形成一个多么庞大的、无处不在的产业 。
看到未来的 , 有张朝阳和马云 。
张朝阳捷足先登 , 简直是被老天爷选中的 。 他不但读到了《数字化生存》 , 这本书的作者 , 还是他的导师兼投资人 。 那年 , 创立一年的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 , 张朝阳看中风口 , 拿着老师给的钱回国创立爱特信 , 做信息分类网站 。 连“搜狐”这个名字 , 都是效仿“雅虎”起的 。
虽然老张只拿到17万美元 , 个人一小步 , 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大步 。 之后将有无数海归、高知走上这条路 , 开拓新江湖 。
幸运如张 , 没有辜负老天爷 。 经过艰难的融资和探索 , 他终于把搜狐干成了 。 1998年 , 搜狐全年广告收入 , 高达60万美元 。
相比之下 , 马老师传奇太多 。 拿俞敏洪的话说 , 老马跑去美国 , 看到互联网 , 就已经想到怎么改变世界了 , 他自己就算看到了互联网 , 多半也只会给新东方建个公司网页 。
这是眼光上的巨大差距 。
坊间传过马老师一句名言 , 叫做:
“一开始看不见 , 看见了看不起 , 看得起了看不懂 , 看得懂了已经跟不上 。 ”
这句话 , 赤裸裸地表明了他1996年去北京宣传中国黄页的尴尬遭遇 。
「大猫财经」鼠年改命往事:洪流、贵人、时运,和认出风暴的大佬们
本文插图
「电视纪录片《书生马云》」
那年 , 马跑遍北京各部门 , 每次都被当成骗子请走 。 经人介绍 , 认识《东方时空》的老乡樊馨蔓 , 也就是后来张纪中的老婆 , 到处介绍李一道长那位 。 樊听了马老师的故事 , 决定拍一部专题片 , 取名为《书生马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