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深度:走不出去的茶颜悦色,走出去会寂寞的文和友( 二 )


作为打卡地 , 稀缺是关键能在长沙开店200 , 其实也侧面说明了扩大经营的难度并不在品控 , 而在于饥饿营销能否持续 。
2020年初 , 宣布进军武汉 , 夏天又在湖南常德开启招聘的茶颜悦色 , 对于走出去分外谨慎 。
吕良也曾表示 , 选择武汉、常德的原因在于地域上的文化、口味相近 , “算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 未来也会主打下沉市场 。 ”
可为何不选更近的株洲、湘潭?
吕良的理由其实只是个幌子 。
有意思的是 , 选择的地点不远不近 , 正好到长沙的高铁时长在90分钟到120分钟的区间中 。
近了 , 会造成稀缺感的流失 。 株洲和湘潭 ,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 , 就不合适 , 两城居民出门即达、想喝不难 , 大多也不会去喝 , 就如在面对某老字号臭豆腐一样 , 选择与长沙人一致 , 只是面对外人的讨论大多本土保护、笑而不语 , 加上又不是旅游城市 , 而外地客流又少也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
远了 , 也会造成稀缺感流失 。 超过2小时高铁辐射范围 , 则是飞行距离 , 除了会稀释稀缺感 , 对长沙现有的密集阵造成冲击 , 还可能会有出师不利或被其他茶饮包围的感觉 。
常德和武汉 , 不远不近 , 又是旅游城市 , 后者自不必说 , 前者有桃花源又属大湘西区域 , 同样可能复制长沙的“密集阵” 。
但一切的核心还是维持这份网红打卡地的稀缺感 , 尤其是在即使走国风和中国茶饮这一路线 , 依然门槛不高、竞争者众、模仿并超越难度不低的状态下 , 有份神秘面纱、哪怕只是赚游客得一次性消费 , 也是护城河 。
有一句热评如是说:“茶颜为什么红 , 除了它好喝之外就是它只开在长沙 , 别人喝不到所以红 , 平心而论 , 好喝的奶茶也不止茶颜一家对不对 。 ”
于是乎 , 在2018年就已成名 , 在网络上被无数粉丝千呼万唤“出长沙”的茶颜悦色 , 才能在不得已之下 , 守着难耐 , 让一旦出去就可能粉转路的各种好奇心爆棚的粉丝们 , 继续寂寞 。
网红与爆红 , 融入出差异出去了真的会“死” , 吕良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 害怕走出去就不再网红 , 变成烂大街的不红 , 才是茶颜悦色的担忧 。
可同样起步于长沙 , 在网红美食街坡子街打出自己天地的文和友 , 为何又出城了呢?
答案或许是不要茶颜悦色 , 逐步去网红化 。
可能吗?
以网红路线出道 , 且在各地文和友继续网红打卡生态的文和友 , 真能如此吗?
同样是2018年 , 花费近一亿元的文和友长沙海信广场店开业 。 门店以龙虾品类切入 , 并囊括多个长沙民间小吃 , 进驻了100多户商家 , 整体设计就是围绕长沙人不太遥远的1980年代前后记忆来装修 。
2020年7月开张的广州超级文和友玩法类似 , 吃的东西除了小龙虾这个全国已经网红化的湘辣特色外 , 设计与吃食上也融入了广州的1980年代风味:老西关点心、肠粉以及街边牛杂、“呢边埋单”“行呢边落”“鬼咁正”“超顶瘾”等大小张贴 , 以及一些本地记忆中已经被现代都市湮灭了的昔日痕迹 。
用怀旧来切入当地人的生活 , 用口味虾来打开当地人的味蕾 , 并不复杂 。
于是 , 与茶颜悦色不去周边城市落脚相差异 , 在广州的文和友落地前2个月 , 株洲的城市中心也有了一家文和友 。
作为一个株洲人 , 我个人感觉在口味虾或其他湘辣吃食 , 文和友的水准算不上惊艳 , 但3层2000平米的场地 , 还原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株洲的风貌场景 , 重新营造一座回忆之城 , 加上“曾大妈嗦螺”“宋家桥烤羊铺”“多芒小丸子”等多个本土特色餐饮入驻 , 也就变成了一个本地特色小吃一条街 。
至少 , 能一个具有本地怀旧风食堂多吃些口味 , 也就有了值得一吃的兴趣 。
毕竟 , 网红打卡地 , 也就是第一次去的时候 , 有点小激动 。 而想在本地人这里长期揽生意 , 靠网红这点激动 , 只会把装修费都亏掉 。
用网红的招牌完成初期的试吃体验 , 用长期的口味来变成本地特色餐饮 , 专供本地人消费 , 而不是成为旅游餐饮 , 这或许就是文和友的路数 , 也是对近年来各种网红店热度一过就不红濒死状态的一种解法 。
当然 , 解法有了 , 未必能够如愿 。 就算是抛下了茶颜悦色式的护城河 , 去试图接近当地文化 , 依然会有“知人知面难知心”的隔阂 。
如在广州 , 除了排队太久、口味一般的吐槽外 , 更多的人也在质疑其设计元素与长沙门店有诸多相似之处 , 只是增添了广州本地的标语和招牌 , 并没有相当突出广州本地的文化元素 , 更像是标准化的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