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与科技平台各有千秋,央行数字货币如何才能促进公平竞争?( 二 )


何东:数字经济中的各种服务平台通常采用“双边市场”的架构 , 在这样的市场中 , “平台”为来自不同群体的买家和卖家搭建互动的桥梁 , 比如消费者和商家是微信支付的两个用户群体 。 如果大部分商家愿意接受微信支付 , 那么消费者也会愿意使用微信支付 。 相反的 , 如果消费者愿意使用微信支付 , 商家也会乐意加盟微信支付 。
在这些双边市场中 , 市场通常高度集中 , 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垄断了中国的移动端零售支付市场 。 外溢性 , 即用户从双边市场中的另一边获益 , 是造成高市场集中度的一大原因 。 另一个原因则是规模效应 , 即用户越多 , 单位服务成本越低 。 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下 , 很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 。 平台以极低的价格对市场的一边收取费用 , 吸引另一边的用户 , 后者为平台提供收益 。 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时无需付费 , 但加盟微信支付的商家需要支付手续费 。
在市场的一边以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商品或服务是否属于掠夺性定价 , 当然会招致反垄断机构的怀疑 。 在经典市场中 , 这类做法是削弱竞争对手的财力 , 或释放出进攻信号 , 意图将其赶出市场的一种策略 。 相反的 , 滥用高价则意味着拥有垄断势力 。 然而 , 在双边市场中 , 这一逻辑不一定成立 。 与过去相比 , 数字化时代的市场高度集中不一定代表着缺少竞争 。 譬如平台服务公司通常鼓励商家之间的竞争 。 我比较赞同法国经济学家Jean Tirole的观点 , 针对双边市场的反垄断政策需要同时考虑市场的两面 , 在严格而细致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 , 逐案判断是否存在垄断行为 。
总之 , 大型科技平台既丰富 , 也复杂化了竞争政策 , 传统的以规模和市场份额来作为判断垄断的依据似已不足 , 监管机构需要更多地从竞争性(contestability)角度来思考和制定政策 。 电商或社交平台如何影响竞争性 , 大型平台是否能帮助提升消费者福利和平台上企业的生产效率 , 我们需要转换思路 , 深入探讨 。
平衡竞争和审慎政策实现金融稳定
第一财经:金融科技公司/BigTech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 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 , 会不会对金融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何东:要回答这个问题 ,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开放金融服务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即金融服务业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总体而言 , 在有效的审慎监管下 , 加强银行和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性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好事 。 竞争是经济效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金融服务业 。 如果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能够帮助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效率 , 是一个正面的发展 。 但金融业有其特殊性 , 是一场信心游戏 , 金融体系比其他经济领域更脆弱 , 因此 , 我们需要考虑竞争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
金融服务的双边市场如何影响金融稳定 , 以及大型科技公司是否会成为一个“大而不倒”的新问题 , 在这方面我们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 , 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
银行业产品多样 , 由于重重壁垒和市场摩擦 , 银行业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 零售银行业中 , 转换成本、口碑、分支网络等都起到进入壁垒的作用 。 企业银行业中 , 现有业务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摩擦是导致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业务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 批发银行业和投资银行业中 , 竞争是国际性和市场导向的 , 即使市场高度集中 , 竞争仍然可以相当激烈 。
由于存在行为偏差 , 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增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 例如 , 竞争市场上 , 借贷标准和风险筛选标准往往会降低 , 导致信用供应过剩 , 而消费者的过度借贷倾向 , 尤其是在风险偏好强烈且风险成本低下的情况下 , 会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 。 竞争也可能会通过侵蚀现有机构的特许权价值 , 削弱监控贷款和维护长期客户关系的激励而加剧冒险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