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关注|河北: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疫情防控期间 , 部分人出现压力大、焦虑、躁郁等情绪 , 专家建议——
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传染病■关注|河北: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本文插图
【传染病■关注|河北: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近日 , 省心理危机干预协会开通疫情心理援助绿色通道 。 图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进行线上一对一心理援助服务 。 省心理危机干预协会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 , 少出门、少聚会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 。 然而 , 每天“闭关”在家 , 越宅越心慌;关于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 , 担心、恐慌、焦虑;孩子在家学习 , 与父母常起冲突 , 亲子关系紧张……为预防和缓解疫情带给公众的心理影响 , 河北省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组织专业心理支持团队、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 , 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免费在线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
在咨询中 , 公众主要有哪几类心理问题 , 又该如何调节?采访人员就此进行了采访 。
焦虑恐慌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 , 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
“每天给家里消好几遍毒 , 还是觉得不放心 , 今天体温有点升高 , 担心得坐立难安 , 怕居委会把我送去隔离 。 ”日前 , 石家庄市民蔡阿姨自从听说朋友的小区有人确诊新冠肺炎 , 情绪越来越焦虑 , 甚至听到救护车声都会心跳加快 。 最后 , 她不得不向心理援助热线求助 。 在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的疏导下 , 蔡阿姨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
“疫情之下 ,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失控感以及自由受限制的体验 , 容易激发人的恐慌和焦虑等情绪 。 ”省心理干预协会会长钱永霞说 , 人在面对重大事件和改变的时候 , 产生情绪上的种种反应很正常 , 但要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主动适应新情况 , 否则持续的心态失衡 , 可能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 。
“目前寻求心理支持服务的 , 普通民众和被隔离人员占绝大多数 。 ”钱永霞建议 , 公众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 , 加强个人防范 , 出门要戴口罩、回来后要洗手 , 有效切断传染源 , 减少感染机会 。 同时更重要的是 , 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信息 , 不要轻信谣言 。
要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 每天关注疫情信息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 睡前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 , 避免睡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失眠 。
“闭关”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 , 保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 。 可以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计划清单 , 如读书、看电影、练字、提升厨艺等 。 同时 , 适当做一些室内运动 , 通过运动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 增强身体抵抗力 。 保持社会联络 , 通过微信、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畅通联系 , 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注意力 。
钱永霞强调 , 如果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负面情绪 , 且长期、持续处于焦虑、惶恐等情绪时 , 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
怎样疏导孩子情绪?
尊重孩子需求 , 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儿子在家总是不听话 , 不按时作息 , 也不锻炼身体 , 早上不起床 , 不吃早饭就开始上网课 , 我和他爸爸怎么说也没用……”2月26日 , 石家庄市民李女士在热线电话里向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一通抱怨 。
原来 , 最近李女士跟丈夫与上初中的儿子关系很紧张 。 他们怀疑孩子晚上偷偷跟网友聊天 , 而孩子根本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
“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延期上班 , 难得增加的亲子时光反而让一些家长不知该怎么把握 。 ”省心理干预协会副会长石聪欣介绍 , 疫情改变了家庭生活方式 , 亲子相处时间变长 , 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矛盾冲突 。
“孩子青春期时 , 思想开始变得独立 ,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管制 , 孩子非但不听 , 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 ”因此 , 石聪欣建议 , 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 , 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 , 多商量 , 少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