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冠潜伏期研究:比此前预估更长,约一成患者14天以上( 二 )
本文插图
研究的图表解释 , 左侧圆点代表被感染时间 , 右侧方块表示症状出现时间 , 阴影为研究纳入的样本量;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19日1月23日
对于每个流行病例 , 从感染到症状发作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视为更新过程 。 后向复发时间(backward recurrence time)为从患者感染到离开武汉之间的时间 , 正向复发时间是指患者离开武汉与症状发作之间的时间 。
显然 , 正向时间是可以观察到的 , 并且相应的观察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 而后向时间由于回忆偏倚 , 相应的观察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对于每个受感染的个体 , 后向时间和正向时间未必相同 。 但是 , 当更新过程达到其平衡(equilibrium)状态时 , 它变得可逆 , 因此 , 在平衡时 , 如果时间段相反 , 则可以将后向时间视为正向时间 。
为了使用更新过程正确地模拟潜伏期 , 研究人员建立了两个重要假设:一是更新过程已达到平衡状态;二是分析中包含的病例都是在武汉感染 , 并在武汉以外地区出现症状 。
对于第一个假设 , 研究人员认为 , 在2020年1月19日至1月23日之间 , 武汉及附近社区有1100万以上居民 , 并且每天进出武汉的客流量1月23日之前突破了百万 。 因此 , 在客流量足够大且病毒持续传播的情况下 , 更新过程将达到平衡状态 。
为确保随访时间足够长 , 研究人员排除了1月23日之后离开武汉的所有病例 , 因此平均随访时间为25天(从病例离开武汉至2月15日 , 即研究结束) 。 根据对COVID-19潜伏期的各种研究 , 研究人员认为25天的随访期应该足够长 。
对于第二个假设 , 研究人员排除了在离开武汉前已出现症状的病例 , 并排除了在1月19日之前离开武汉的病例 。 之所以使用这一日期 , 是因为那之前中国公众尚未意识到这种流行病的严重性 , 但从1月19日开始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向所有省份发放测试试剂 , 开始报告湖北省以外的确诊病例 , 公众广泛注意到了COVID-19的严重性 , 并采取了各种严格的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 因此 , 2020年1月19日之后离开武汉的确诊病例不太可能在武汉以外地区被感染 。
新冠疾病潜伏期更长的证据
研究发现 , 从病例离开武汉到症状发作的平均时间为5.44天 , 样本中位数为5天 , 最长为21天 。
本文插图
病例从武汉出发到症状发作的时间直方图和估计的概率密度函数 , 实线代表正向时间 , 虚线表示潜伏期分布
与此前发表的研究结果相比 , 此次研究中估计的潜伏期明显更长 。 研究人员认为 , 以下是一些可能支持新冠病毒疾病具有长期潜伏期的证据:
一是在此前基于291位患者的确切暴露日期(截至2020年1月29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等进行的研究“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特征”中 , 得出的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距 , 2-7) , 第一四分位数为2天 , 第三四分位数为7天 。
研究人员通过将常用的威布尔分布(Weibull distribution)拟合到上述四分位数 , 结果表明估计的位于90%、95%和99%的百分位潜伏期分别为10.54、13.04和18.45天 , 这表明某些患者的潜伏期可能更长 。
值得一提的是 , 钟南山团队研究还发现 , 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长达24天 。
不过 , 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关伟杰、梁文华、何建行教授和钟南山教授在解读时着重提到 , 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 , 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2.7%) , 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7.3%) 。 他们认为 , 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
- 『神经科学』《自然》 | 研究揭示奖励引起纹状体多巴胺释放的影响
- 科技养生@医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心脏修复的“生物墨水心脏补片”
-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为确诊病例1/3,2/3将发展为潜伏期病人
- [病毒]最新研究:这些人最容易感染病毒,感染后也更难治愈
- [肺炎]77932 例患者大数据研究!与女性相比,男性更易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率、死亡率也更高
- #跳槽那些事儿#ARVC致病有新机制!Circulation 刊发阜外医院赵世华团队和美国合作研究:整合素蛋白β1D可防室性心律失常
- 『健康报』世界自闭症日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脐带血已用于自闭症治疗
- 「肺炎」最新研究: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冠肺炎确诊者的传染性相当 二者总感染率为6.15%
- #果壳#走路多更长寿!10年研究发现,每天8000步,死亡风险低一半
- 「西班牙联合时报」研究机构:西班牙实际或存在700万人携带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