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周刊』他们到底在保卫什么
本文插图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梦影
一起看起来是花边新闻的网络事件在疫情焦灼时发生了 。 某流量明星的部分粉丝举报了一家线上文学创作平台“AO3” , 导致后者在国内遭到封禁 。 接着 , 该平台阅读和创作群体进行了反击 。 事件中涉及的诸多名词 , 对很多人来说宛如密码 。 而以偶像和在线文档为名发起的“战役”在更多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 , 只能解释为参与者“不上学太闲了” 。
这恐怕是一种误判 。
要俯瞰风波的全貌 , 就要回溯到近十年以前 。 家用计算机在城市中普及 , 中文互联网蓬勃之势初显 。 通过网线涌入年轻人眼帘的 , 是来自全世界的内容和内容包裹的文化元素 。
“同人” , 即利用已有作品的角色进行衍生创作 , 它的审美根源来自人性本能 , 关公战秦琼的故事讲了数代 , 我父辈看着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在屏幕上格外般配 , 也会幻想他们在生活中能不能凑成一对 。 “同人”在中文互联网的繁荣 , 与一代人的思维塑造密不可分 。
与世界互联的过程中 , 信息的接收与创造同时发生着 。 中文互联网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内容 , 一个集中体现就是作品的汉化 。 剧集字幕组、游戏汉化组、网文翻译组林立 , 动力完全出自爱好而非利润 。 世界内容也重塑着***民的认知 , 贴吧、论坛、个站充斥着相关内容的讨论与争鸣 。
在这种气氛中 , 对所见作品进行衍生创作似乎非常自然 。 写手、画手呈现出人物其他的万千种可能 , 一些价值和情绪超越了原作框架的束缚 。
基于类似的思维习惯 , 新一代粉丝群体早已和杨丽娟故事里苦求一人的“追星族”气质迥异 。 她们想要参与塑造偶像的过程 。 热爱是年轻人的刚需 , 哪张漂亮的脸作爱火的燃料 , 逐渐没那么重要了 。
经典的长尾理论此时诞生:互联网没有仓储压力 , 内容的长尾巴得以现形 。 这条尾巴上有小众游戏、冷门明星、生僻美剧……每一种内容 , 都有爱好者正跨越物理限制网络认亲、抱团取暖 。
一朵浪花与另一朵浪花相逢 , 这种相认隐秘进行着 。 那些“字都认识连起却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名词 , 成为接头暗号 。 这是一种有意为之 , 排除掉不能理解的“外人” , 又使得自己人的相遇平添一种戏剧性的快乐 。 亚文化圈子形成了 。
10年过去了 , 无数个相认引发的连锁反应如今已然清晰:当年抱着键盘的小孩成为社会中坚 , 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视野 。 爱好带来影响力 , 意味着真金白银 。 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上市 , 跨年晚会获主流媒体热烈讨论 。 被反复改编的“IP”中 , 《盗墓笔记》是《鬼吹灯》的同人作品 。 线上相逢的一个点击不再微不足道 。 实际上 , 无数个点击积累成的注意力是这个时代最值钱的资源之一:流量 。
与此同时 , 中文互联网的结构正逐渐变化 。 分散的、小圈子式的论坛和个人网站不再普遍 , 社交网络和具备社交网络功能的内容平台成为沟通的绝对主力 。 另一方面 , 接受世界内容的野生渠道逐一封闭 。 版权的灰色地带被清扫 , 字幕组被收编 , 大内容平台瓜分把持着中文互联网外天空的呈现方式 。
圈子内部 , 金字塔结构逐渐显现 。 一些因爱好相聚的年轻人发现 , 抱团取暖感觉太好 , 维护圈子的存在好像比爱好本身更重要了 。 在一些圈子内 , [层级倾轧激烈 , ]圈子外部 , 资本发现了爱好的力量 。 分散收割显然不够高效 , 培育头部创作者成为不少商业力量的常见操作 。
当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取胜” , 获得主流的关注 , 承担主流的义务 , 它就要面对一个终极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是得体的 。
AO3的诞生源于保护 。 所有被爱的东西都有憎恶者 。 最初 , 国外“同人”创作者活跃于博客群Livejournal 。 因为网络骂战增多 , 资本审查频繁 , 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者创造了AO3 , 中文名可直译为“我们自己的文档” 。 这个创作平台的原则之一是 , 绝不删除任何一份档案 , 让所有的“标签”都有生存空间 。
- 史学微末:他们究竟怕什么呢?,波兰不开放领空
- 规划美食▲他们有没有后悔加入美国国籍,疫情爆发的下的美籍华人
- 「财经天下周刊」国内有人疯抢300斤大米,亏损米厂七天五涨停,8国限制粮食出口
- 【益美传媒】美国人却在抢“末日避难所”:他们真的慌了,特朗普不急
- 月月聊历史▲麦克阿瑟只是五星上将,美国还有3位六星上将,他们分别是谁?,
- 以琳,有爱就有神迹
- 【海客新闻微博】我可不是个订货员,50个州哄抢医疗资源?特朗普:他们自己想办法
- 「世界华人周刊」这是出了什么问题?,美国拒绝使用中国产KN95口罩
-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甩锅”中国:他们越“甩锅”,我们越要自信开放
- 【证券市场周刊】招行2019年息差逐季下行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