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殉职名单之外的武汉诊所医生( 三 )


廖庆绪住院以后 , 林学萍总是后悔 , 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坚持让诊所关门 。 可是 , 转念一想 , 她也明白 , 即使当时她拦了 , 又怎么能够拦得住?
廖庆绪的诊所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琴断口街道十里景秀小区 , 旁边就是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 。 这里地属武汉二环线以内 , 紧邻龙阳大道 , 距离汉阳区政府不足500米 。
林学萍还依稀记得 , 上世纪90年代初 , 夫妻俩刚到此时 , 这里尚属城郊结合部 , 远没有现在这般繁华 。 即便如此 , 刚刚从武汉某监狱医务室辞职出来单干的廖庆绪还是决定 , 就把自己的诊所开在这里 。 成本考量倒是其次 , 更因为农村出生的他对这儿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 况且 , 当时附近居民想要看病并不方便 。
从一间小小的门面开始 , 到1993年廖庆绪西医内科诊所正式挂牌 , 再到今年 , 这家诊所已经经营了近30年 。 作为一家私人诊所 , 能够在邻里关系紧密的社区中存续这么长时间 , 并且办得有声有色 , 除了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廖庆绪“牌子硬、医术高” , 行医多年 , 更能傍身的 , 是他积攒下的好口碑 。
在侄子廖宜昌的印象中 , 廖庆绪总是对老弱病残格外上心 。 “他对老年人特别好 。 因为老年人基础病多、病情复杂 , 私人诊所要接诊的话 , 风险很高 。 另外 , 老人经常舍不得花钱看病 , 遇到经济条件实在不好的 , 很多诊所都不愿意收 。 大伯就不这样 , 只要他能看的 , 他都会去治 。 ”廖宜昌说 , “他的心肠太软了 , 有的病人明明不能收 , 可只要跟他说几句好话 , 他就同意了 。 ”
几年前 , 一位在附近租房的毕业生得了肺结核 , 定点治疗的医院很远 , 医生就同意他把药开回来 , 就近找地方输液 。 可附近的诊所都怕传染 , 拒绝了 , 他就来找廖庆绪 。 刚开始 , 廖庆绪也没同意 。 后来 , 这个毕业生就一直跟廖庆绪说情 , 他说自己刚工作不久就得了病 , 没了经济来源 , 父亲早逝 , 从农村来的母亲也没有经济来源 。 廖庆绪听了 , 心头一软 , 又怕把他收在诊所会传染别的病人 , 就每天骑2公里自行车 , 亲自上门为他输液 。 连续上门治疗了2个月 , 却从来没有提过费用的事 。
“他总是说 , 治病救人 , 以德为本 , 不用表扬 , 更不用送东西、送锦旗 。 ”林学萍回忆 , 廖庆绪曾经乐呵呵地告诉她:“治好一个病人 , 我比喝排骨汤还舒服 。 ”
「武汉」殉职名单之外的武汉诊所医生
本文插图
廖庆绪不爱照相 , 去年他旅游归来 , 林学萍在地铁站接他时拍的这张照片是夫妻俩为数不多的合照 。
「病情时好时坏 , 最后急转直下」
从十几岁学医开始 , 廖庆绪数不清自己医治了多少病人 。 可是这一次 , 他却支撑不住了 。
一开始 , 医院管得不严 , 林学萍戴了口罩就能进病房照顾丈夫 。 可廖庆绪怕她感染 , 不让她待在那里 。 她就坐在医院大厅 , 每隔一个小时上去看一次 。 廖庆绪情况还好 , 医生按照操作指南 , 只给他输了氧 。
住院第三天 , 廖庆绪又出现了呼吸困难 。 医生给他输了液体 , 他又让妻子赶紧去买免疫球蛋白 。 每瓶25毫升的免疫球蛋白要590元 , 林学萍买来了10瓶 , 一次就给丈夫输了4瓶 。 廖庆绪的情况终于好了些 。 第二天 , 他吃了1碗胡萝卜稀饭和2个鸡蛋 , 还给林学萍发了微信:“报告老婆 , 饭都吃光了!”
谁知 , 2月3日 , 廖庆绪的情况急转直下 。 CT检查报告一出 , 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单 。 林学萍当场就给医生跪下了 , 廖宜昌在医院外抱着路边的一棵树嚎啕大哭 。
就在这时 , 廖庆绪的同学传来消息 , 为他联系到了一个床位 。 廖庆绪被紧急转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 想着进了同济就肯定有希望了 。 ”廖宜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