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料:窝料打多少最合适?钓不到鱼,钓得不多,问题就出在这里

做窝是钓鱼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很多钓鱼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钓鱼中哪一个环节最重要?我认为做窝是最重要的环节 , 并且也是最有难度的环节 。 只有把窝子做好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诱鱼进窝 , 也只有把窝子做好才能长时间的把鱼留在窝子里 , 然后一条接着一条钓上来 。 之所以说做窝有着很高的难度 , 是因为钓鱼人无法直接看到水底 , 因此也就很难判断窝点中的情况 。
总体来说 , 做窝的基本原则就是:始终保持窝点里有适量的窝料 , 不能太多 , 但也绝不能让鱼把窝料全部吃光 。
窝料:窝料打多少最合适?钓不到鱼,钓得不多,问题就出在这里
文章插图
窝量大小的判定原则
什么时候应该加大窝量 , 什么时候应该减小窝量 , 取决于很多因素 , 一个经验丰富的钓鱼人会综合所有因素来决定窝量的大小 , 并且在同一次垂钓的不同阶段也会根据鱼情来控制窝量的大小 。
窝料:窝料打多少最合适?钓不到鱼,钓得不多,问题就出在这里
文章插图
鱼的数量对窝量的影响
很多钓鱼人在垂钓的前期都会一次性打下大量的窝料 , 其实这种做法太过于盲目 , 正确的做法是尝试性的少量打窝 , 并且高频率补窝 , 试探鱼进窝的速度 , 随着进窝的鱼越来越多 , 再加大窝量 。 在垂钓的中期阶段 , 窝点里鱼的数量应该会达到最大值 , 此时就更需要高频率补窝 , 以此来增大窝量 。
也就是说 , 窝量的大小始终是根据鱼的数量随时变化的 , 这样就能保证窝料不被鱼吃光 , 也不会出现窝量过大的情况 。
鱼的个体大小对窝量的影响
鱼的个体越大也就意味着鱼的食量越大 , 当窝点中大鱼较多时 , 就必须增大窝量 , 相反则需要减小窝量 。
判断窝点中是否有大鱼的方法很简单 , 当钩饵沉入窝点之后很快就有大鱼咬钩 , 并且频繁能够钓获大鱼 , 说明窝点中的大鱼数量较多 。 另外 , 在小杂鱼闹窝比较严重的水域中 , 一旦小杂鱼突然停止闹窝 , 或者是闹窝程度明显减轻 , 也说明有大鱼进窝 。
鱼种对窝量的影响
不同的鱼种食量大小会有很大的差别 , 例如鲫鱼的食量就比较小 , 鲤鱼、草鱼的食量就比较大 , 而罗非的食量则更大 。 因此 , 钓鱼人必须根据窝点中鱼种的不同来控制窝量大小 , 当窝点中食量较大的鱼种较多时就必须加大窝量 , 在垂钓鲫鱼时则必须减小窝量 。
天气对窝量的影响
鱼的食欲好坏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影响鱼类食欲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气压 。 气温会影响水温 , 因此夏季水温偏高时鱼的食欲旺盛 , 需要加大窝量;冬季水温较低时鱼的食欲减弱 , 需要减小窝量 。
窝料:窝料打多少最合适?钓不到鱼,钓得不多,问题就出在这里
文章插图
控制窝量大小的基本方法
知道了在什么时候应该做大窝 , 什么时候应该做小窝之后 , 接下来还需要了解如何控制窝量的大小 。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 , 加大窝量就是多投放一些窝料 , 而减小窝量就是少补窝甚至是不补窝 ,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
通过窝料的粗细搭配来控制窝量
严格来说窝料可以分为两种:虚窝和实窝 。 虚窝就是指粉末状的窝料 , 这样的窝料即便大量投放也不能让鱼吃饱 , 因此使用虚窝的比例越大窝量就越小 。 实窝则是指粗颗粒的窝料 , 例如麦粒、小米、玉米等等 , 这样的窝料沉积在水底之后非常稳定 , 不会被水流冲走 , 虽然留鱼效果很好 , 但是也更容易让鱼吃饱 , 因此使用实窝的比例越大窝量也就越大 。
通过补窝频率来控制窝量
无论是需要增大窝量还是减小窝量 , 都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 而是通过补窝频率的变化来控制窝量大小 。 在需要增大窝量时高频率补窝 , 甚至暂停垂钓连续多次补窝 。 在需要减小窝量时将补窝频率放缓 , 但是不能完全不补窝 , 否则就无法诱鱼进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