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森小将]炒币机器人:数字货币应该如何监管?

近年来虚拟货币发展迅速 , 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新兴投资标的 , 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如同过山车 , 让参与者们无不感觉心惊肉跳惊险刺激 。 本文立足货币发展史和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对虚拟货币进行解读 , 以期提供一个认识此类金融业态的新视角 。
1、虚拟货币是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吗?
虚拟货币是由私人部门发行 , 在局部可以自有的记账单位 , 主要包括加密代币和积分代币 。 前者包括不存在信用发行主体 , 而是采用区块链等特定加密技术发行的虚拟商品 , 例如BitCoin、莱特币等 , 或者是通过首次代币融资(ICO)形成的中心化数字货币及其代币等 。 后者是由特定私人信用主体发行的在特点场景下使用的电子支付手段 , 产生方式包括商家返利积分、折扣券、代金券等多种形态 , 例如淘宝积分、Q币、论坛币等 。
【[博森小将]炒币机器人:数字货币应该如何监管?】对于第一类虚拟货币 , 它由市场或互联网上掌握某种算法的人开发出来 , 从物质本身来看 , 可以将它们看成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数据 。 回顾实物货币演变历程能够发现 , 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从众多实物中仅遴选出几种物质作为货币的替代物 , 这种实物货币演变过程经历着对实物的便捷性、安全性和保值性要求的不断提升 。 同样的 , 在诸多算法下得到的不同加密代币最终也将在这三个层面中竞争以期达成一种收敛的结果 , 然而最终能否实现收敛长期以来是存疑的 , 即便实现收敛 , 最后落脚到哪一种电子数据之上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 只有当该电子数据在社会中达成共识之后 , 人们才会普遍认可这种支付手段 。 对于第二类虚拟货币 , 它存在一个具象化的发行主体 , 其支付功能可以获得发行主体的信用保障 , 在特定的场景中扮演着“等价物”的角色 。 当人们为了突出这一特性时就将它们命名为“某币” , 但是放在全市场场景中来看 , 它与“一般等价物”相去甚远 , 仅仅是法定货币在特定交易场所中的替代物 , 与实体经济中商家提供的代金券和购物卡没有差异 , 从该角度来看它们应该被命名为“某电子代金券” 。
实物货币演变历程告诉我们 , 最终被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需要具备便捷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值性 , 于是经历了从化学活性较高的铁铜转向化学活性较低的黄金 。 但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 , 信用货币体系已然替代了实物货币体系 , 成为现代货币体系的基石 , 其运行的逻辑在于以一国货币发行当局的信用为基石 , 然后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实现货币派生 , 从而内生形成广义货币 。 以此来对照虚拟货币 , 第一类虚拟货币迄今并没有自发形成货币派生功能 , 市场上暂时还未出现“虚拟货币”银行;第二类虚拟货币存在货币派生的基础 , 因为从该货币发行角度来看 , 发行主体相当于该虚拟货币的“中央银行” , 该“中央银行”有能力不断的发行货币 , 但是其边界在于该平台自身规模和信用 。 由此可见 , 第二类虚拟货币发行与现代货币体系的运行有类似之处 , 区别在于该虚拟货币的应用场景十分狭小 , 基本围绕虚拟货币发行平台展开 , 而现实中的一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能在经济体内的任何环境中使用 。 从历史演变角度分析 , 虚拟货币并不能充当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货币 。
[博森小将]炒币机器人:数字货币应该如何监管?
文章图片
2.虚拟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不足之处
虚拟货币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下的货币 , 但是可能会存有部分货币功能 , 例如计价、支付、贮藏等 , 这也是人们对其存在无限想象空间的原因 。 从市场认可度最高的BitCoin来看 , 它在局部网络社区中充当了“等价物” , 部分网络交易认可其作为支付手段 , 尤其是在去年5月网络上爆发的“蠕虫病毒”事件中 , BitCoin正式走入大众视野 , 届时人们只能用BitCoin的支付才能解决“病毒”的困扰 , 相当于用BitCoin购买了一次“杀毒”服务 , 这正是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现实运用 。 “蠕虫病毒”事件提高了BitCoin的知名度 , 其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迭创新高 , 然而BitCoin等第一类虚拟货币的内在价值是值得深入剖析的 。 它在网络上能否充当“一般等价物”还面临诸多考验 , 接下来以BitCoin为例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