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城市萍水相逢逻辑,让偶遇的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 二 )


有一种城市萍水相逢逻辑,让偶遇的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
文章插图
我开始写天坛,不仅仅是写自己,更多的是写天坛之下的芸芸众生,写天坛作为皇家的祭坛是如何演进并演变成为人民的园林。在这种由时代所演进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于天坛空间对普通百姓一步步的开放,还在于人对时间和空间新的利用和定义。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人与时间、空间三位一体的纵横交错和相互作用中,书写天坛和芸芸众生尤其是和北京人如今的密切关系。
这样一想,忽然觉得有点意思,笔下的速写和文字多了一点新鲜的生气,给自己苍老寂寞的日子增添了一点别样的色彩。
我不想介绍天坛历史、抒写天坛风景,我只想记录在天坛所见所闻所画所遇所思所忆。它是我的拾穗小札,是一本个人断片式、短制式的即兴随感。在写作方式上,是布罗茨基所强调的那种创作原则,即“意识中所产生的自然法则”。他同时说:“也可以这么说,这是粘贴画和蒙太奇的原则。”他还强调说,这是“浓缩的原则,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倘若你开始用类似浓缩的方式写作,全都一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写得都很短”。
我喜欢这种创作原则。在这本《天坛六十记》的写作中,学习和实验运用的就是这种原则,写得都不长。因为这种原则不仅受制于作者的写作理念,还在于被资讯焦虑与生活快节奏所簇拥裹挟的读者。布罗茨基一言以蔽之:“纯文学的实质就是短诗。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人所谓的attention span(意为一个人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某事的时间)都极为短暂。”除了专业的学者和痴迷文学的读者,大多数人的阅读已经没有那么长久的耐心。六十篇断片式的短记,正适合我和一般读者共同的心态。
有一种城市萍水相逢逻辑,让偶遇的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
文章插图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前段时间,《天坛六十记》的新书印出来了,带着油墨的清香,寄到我的手里。
翻看到这本书中第六十节“六百个春天”开头,也就是一年之前写的这段话:“春天又要到了。这将是天坛度过的第六百个春天。对比古老的天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都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不禁有些惊讶,感觉这段话像是今日新写的一样,竟然有那样尖锐的针对性。
人,只有经历过灾难的磨洗,才会真正感知一些自身的渺小,而对大自然多一分敬畏之心。
我也想起了那些曾经在天坛萍水相逢的人,和我所创造的所谓“城市萍水相逢逻辑”。不知道他们当中谁会看到这本小书,看到这本书中写到的他们自己?是否会心会意,从而有点相信这一逻辑?
有一种城市萍水相逢逻辑,让偶遇的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