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飞花令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飞花令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飞花令是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的一个节目,后来被《中国诗词大会》采用,成了热门话题。而飞花令也走进了校园,被列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诗词的一部分。其实飞花令通俗地讲就是诗词接龙,是从网络里流行的成语接龙演化而来的。
从《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的各种资料上对飞花令这个词的解释语焉不详,甚至比较牵强。《词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飞花令这个词条。
从历代诗话、词话中也没有关于飞花令的记载。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唐诗宋词元曲,可以推断飞花令盛行于元朝以后,但是在明清文学作品中也没有飞花令这个词。比如《红楼梦》、《镜花缘》、《儒林外史》、《金瓶梅》这些小说中喝酒的情节很多,酒令也很多,唯独没有飞花令。
飞花令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说飞花令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如果有这个逸闻趣事那么唐宋元明清的文人应该有记载,百度百科很牵强的解释是:只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被公认为“飞花令”的缘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韩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赏的诗人,其二是韩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诗作中不少都和酒有关。这是很可笑的解释,《寒食》是写祭祀的一首诗,却成了哀思的日子长安城里人人都行令喝花酒。查阅《唐才子传》、《唐诗别裁》以及历代诗话二十余部书对《寒食》的评价也没见到这首诗和飞花令有只言片语的联系。更可笑的是《解密飞花令》说:“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诞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韩翃是晚唐诗人,难道公元前的西周、以及隋唐都知道韩翃会写这首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解释都会有“典出何处”疑问,一千多年来没有任何文字文献记载就不会被认同,而且在民间也没有飞花令这样的酒令。
飞花令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酒令是比较严格的,如《南唐烈祖酒令》题注:初李昪蓄异志,欲有江南。雪天会群寮,宋齐丘、徐融等出令,借雪取古人名以讽之。惟齐丘叶旨,融意欲挫昪,昪大怒,收而投之江。
雪下纷纷,便是白起(烈祖)。
著履过街,必须雍齿(宋齐丘)。
明朝日出,争奈萧何(徐融)。
《龙朔中酒令》题注:龙朔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云。俗谓杯盘为子母,又名盘为台,自后庐陵徙均州,子母相去离也。连台拗倒者,则天被废,诸武迁放之兆。龙朔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是唐朝早期。
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
酒令 其一(唐·冯涓)涓与王司空锴等小酌,巡故字令。锴举一字三呼,两物相似。锴令曰:
乐乐乐,冷淘似馎饦。
古代的酒令是文人的自由创作,但是也很严格,不能作弊,宋朝司马光诗中有:“落笔诗情放,飞觥酒令严。”宋朝刘克庄诗中也有:“先生诗酒令俱严,一扫哇簧与市帘。”黄庭坚更是说:“劝公且共饮此酒,酒令虽严莫嗔虐。”
飞花令对酒令的解释是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就给接下来的人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只靠记忆和背诵也很难体现出文人的诗词水平以及临场创作的才华。
第二种解释更能作弊,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这样的话想让谁喝酒很容易,比如在座的有六个人,想让第五人喝酒,那么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