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现象:不喝小酒不打牌,钓鱼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何?
商朝姜太公渭水垂钓、汉韩信河边钓鱼遇漂母的传奇故事、唐代柳宗元有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见从古至今热衷于垂钓的发烧友们屡见不鲜,足以说明此项娱乐活动的确有一定吸引力。
文章插图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最近这几年农村钓鱼人群逐渐增多,河沟两岸、池塘周围、度假村里只见一个个甩钩、上饵十分老练,其中中青年、老年人最常见,当然笔者也是钓鱼队伍中的一员。也许你会诧异:农村人怎么也玩起垂钓来了,并且钓友还日渐增多?他们不用谋生活吗?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农村的钓鱼人很多,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所致。
文章插图
一、时间充裕从主观角度上考虑,现在的农村人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从前的农村以地为生,机械设备不发达,像灌溉、除草、耕种、收割这些农活占据了他们80%的空余时间。稍有点闲暇时间为了贴补家用多点收入来源还要打点临工,试想基本农村“996”的工作模式哪有闲工夫甩杆飞线搞垂钓呢!现在的农村以我们豫南地区农村来讲一年两季粮食,春种麦秋收米,原来半个月的农活儿现在全部机械化种收,基本三天就完工了。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搞起垂钓就有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文章插图
二、尝个鲜儿作为我们北方农村来讲,日常生活中吃肉菜无非就是鸡、鸭、猪、牛、羊肉等,不像南方地区临海靠水吃海鲜随意,整天吃那几种肉食难免会厌倦,况且如猪肉、牛羊肉价格偏高,遇到肉行情好的时候一顿饭吃个三斤肉就得上百元,这对于喜欢吃肉的老乡们来讲生活成本偏高。现在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在吃上也更喜欢吃自然的、原生态的,即使买相对平便宜的鱼肉来讲也会掂量再三,他们心里难免会想:与其买市场上的喂养鱼倒不如自己去钓野生鱼,于是又这类需求的人群索性花点小钱买上渔具自己垂钓。
文章插图
三、图个乐趣在农村老乡们的业余生活相对较少,都围着一亩三分地忙了一辈子,老了也得有点乐子,没事了一群人再聊聊之前的陈年往事聊的时间长了难免觉得无聊,喝个小酒伤身体,打个扑克玩个麻将也劳心,聊点家常里短吹吹牛有伤大雅,倒不如没事了几个人摆棋对弈,拎桶钓鱼,这样的娱乐方式很轻松,既亲近了大自然又锻炼了身体,关键还愉悦心情,至于钓多长时间全看天气及心情,钓多钓少一切随缘,总结成一句话叫:“钓胜于鱼,图个乐趣”!
文章插图
四、钓鱼和互联网的乐子随着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很多农村人在其影响下也拿起智能机搞起了直播、玩起了自媒体。村里的一个发小平时爱钓鱼,垂钓技术也不错,没事就钓钓鱼开开直播,组建钓鱼发烧友群从中还有不少收益,直播赚钱,有了粉丝及流量后还接一些镇上的商家广告,用他的话说“爱好变回报”。像我发小这样的农村人相信会越来越多,就是靠着一个小特长坚持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收获,值得点赞!
文章插图
总结: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活在农村也别用洞天,现在农村主管部门也特别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严禁电鱼捕鱼,因此水里的杂鱼也逐渐多了,去钓鱼的时候会有另一番乐趣所在。所以,综上所述,钓鱼这项活动在农村只要有时间,还是建议大家多出来走动走动,拿着渔具一起亲近大自然,感受农村自然美景,享受垂钓之乐。【本文原创:三农记事本,聚焦三农百态,欢迎关注、留言。】
- 农村俗语:“丧在屋,能有福;‘双’在屋,天天哭”是咋来的?
- 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
- 农村5种老物件,如今开始升值,都能卖出高价
- 农村俗语“好汉不挣腊月钱”,是什么意思?腊月挣钱有啥讲究?
- 农村职业哭丧女,月入轻松过万,长的漂亮却无人敢娶!
- 俗语“人到三十,做三事,人到四十,戒三事”啥意思?有道理吗?
- “故、显、考、妣”都是啥意思农村墓碑上常有,好好看别闹笑话
- 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起源哪里?为何会产生“棍棒教育”的现象
- 消失中的三样农村老物件,如今罕见,价值珍贵,农民请重视!
- 农村俗语: “养儿别养俩, 养俩轮官马”, 说的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