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二 )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毫不夸张的说,《天工开物》在欧洲的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推动欧洲农业科技的进步。而反观中国,由于清朝对《天工开物》的处理态度,直到民国初期它才重新出现在民间市面上,可是此时已经太晚了。明朝虽然有弊端,虽然皇帝不喜欢外国人,虽然没有对外国的科技产生很高的兴趣,可是也没有严重的闭关锁国。拿徐光启和利玛窦来说,徐光启从这位外国传教士手中,学习了很多的欧洲先进知识,在科学领域很好的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后来民间逐渐涌现出一批爱好西方先进科技的士子大臣,他们把中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进行交融,创造了不少的先进理论,而《天工开物》就是其中的一大“宝贝”。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可惜明朝亡了,而清朝对这些毫不“感冒”,甚至开启了闭关锁国和“文字狱”,这直接限制了科技发展。有人说:“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清朝确实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甚至直接拖慢了科技发展进程,可是这在当时也是清朝的无奈之举。首先,满清毕竟是外来的,想要统治当时的中原各地,不得已要进行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其实就是“生存欲”。比如清朝对满汉权臣的制衡,一方面极力表彰汉臣,一方面又扶持满臣势力,表面上满汉一家,实际上还是在背后支持自己人。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就拿太庙来说,大清朝能进太庙的汉臣就一个张廷玉。张廷玉退休前极力要乾隆下旨明确让自己太庙,虽然乾隆很生气但还是下了,后来乾隆对张廷玉官职爵位一起削除。也许想起自己曾经下过旨,也许是自己亲爹的遗言,也许是权衡满汉大臣的关系,张廷玉死后这才勉强进了太庙。而这个人也成为整个大清朝廷唯一一个进太庙的汉臣。想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大清朝对“外人”是多么的排斥,是多么的封锁固执,是多么想保住自己的“江山”。正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就连为自己效力的大臣都不信任,何谈前朝和外国人的先进科技呢?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其次,从明朝开始,沿海的倭寇就十分猖獗,地方官员和百姓实在不堪盗寇的袭扰,只好进行了封海。而明清两朝一直严守沿海防线,甚至最严重时还发出了“片板不能下水”的圣旨,杜绝了资助盗寇,也杜绝了中国通向海外的途径。这种遗留几百年的封海思想让民众和大臣都产生了一种恐惧,他们从心里对海上乘船而来的乘客都有很大的不信任,而清朝对外的闭关锁国政策比明朝更加严重。最后,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让西方列强采取了措施,两次鸦片战争直接把清朝带入了深渊,巨大的赔款和军事威慑让请朝廷自顾不暇,慈禧太后整天想的也许就是“活命要紧”。虽然已经知道科技的重要,虽然已经知道自己落后,可是在性命堪忧的情况下,大清再也无力追赶了。现在看来,虽然清朝几任皇帝都很勤政,可是相对于开明的明朝皇帝,还真是差了不少啊。【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