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后,对自己的统治尤为重视,加大了对反清势力的打击。后来,还把全国的书籍进行了收集编写,对有些书籍进行了封禁。有一本明末写成的书就在封禁之列,而它却在欧洲引起了“热潮”。这本书就是《天工开物》。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期的各项技术,包括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相关科技,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它的作者宋应星在这方面堪称十分有天赋,他不但相信归纳总结,还对其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这本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出生于1587年,从小的良好教育和生活条件让他可以在好的环境中长大。再加上宋应星十分好学,天赋卓越,虽然没有考入好的功名,却也为他的今后成就打下了基础。后来宋应星虽然走入仕途,但是在最基层的岗位只是当了五品六品的小官,在当官的路上没什么成就,却在也给了他额外的机会来研究“民间科技”。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1637年,在多年游历和基层任官后,宋应星总结了民间技巧和工艺的精髓,终于铸成了《天工开物》。在书中,宋应星不仅仅讲述了中国民间科技的发展和最前沿的技术,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相互包容,也正因此,使该书赋予了深刻意义。虽然大功告成,可是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却赶上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时候。大明朝到了晚期,摇摇欲坠,上下官员都在心情紧绷,就连黎民百姓都是处在胆战心惊之中。而此时的皇太极,在关外正意气风发,刚刚收了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忠顺王,他们带来了很多投降的明朝军队,甚至孔有德还带了很多红衣大炮和工匠,这让他的雄心壮志更加舒畅不已。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手握着精心著作的书籍,眼看着惶惶的百姓和官员,宋应星惆怅不已。因为没有人重视这本书,所以《天工开物》被埋没了。而后10年,宋应星一直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清朝建立。清朝建立后,清军开始席卷各地,虽然有残余的力量在反抗,但是已经无法掀起大的波澜。此时的宋应星心中还喜爱着自己的大明朝,所以拒绝出士,常年在深山隐居。虽然人在深山,作品却没有。在福建有一个书商发现了《天工开物》这本书,他立刻被其中优秀的内容所吸引,开始进行大量的印刷和销售。一时间,《天工开物》竟然成为了畅销书,甚至还经过港口坐上了外国的船只,到了国外。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眼看着《天工开物》这本巨著可以发扬光大,很多工匠士人可以从中发现和研究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甚至可以掀起一场国内的“工业革命”,民间科学爱好者非常高兴。可是很快,市面上就再也找不到《天工开物》,而手里有此书的人也在偷偷焚毁,人们惊讶的发现:此书被请朝廷封禁了。事情起源于乾隆皇帝,当时乾隆帝发现了一本叫做《方玉堂全集》的书,他看到这本书中写有“华夷之辨”的词语。在当时“文字狱”兴起,这种前朝的遗作在乾隆看来明显就是对满清朝廷的一种讽刺,立刻把该书列入封禁名单。这本《方玉堂全集》的作者叫做宋应升,而他是宋应星的亲哥哥。《方玉堂全集》出了事,那么《天工开物》立刻也被清朝大臣拿来细细审查。这一查不要紧,《天工开物》中竟然也有“夷”字。理所应当,仅仅因为这一个字,虽然《天工开物》知识丰富、意义重大,但是立刻被宣布:“此书封禁。”
明末小官吏写出“奇书”,直接推动欧洲科技进步,乾隆此书封禁
文章插图
令人非常愤慨的是,在清朝被封禁的《天工开物》在国外却被捧得“热火朝天”。根据记载,《天工开物》传到日本后,它被视若珍宝,甚至开为该书创立了学派,奉为兴国指南。《天工开物》传到朝鲜,引起朝野轰动,以《天工开物》为蓝本,朝鲜的学者还创作了多本相关著作,很大的推动了当地的手工业和农业发展。《天工开物》这本“奇书”来到欧洲,立刻引起一股热潮。这本来自东方之地的书籍竟然被欧洲人翻译成12国文字,广泛传播。当时的欧洲在手工业和农业上仍然面临很多瓶颈,比如养蚕业屡屡受挫,病害让蚕减产,欧洲人对此束手无策。比如,种植作物时,种植方法和种植工具毫不讲究,这导致粮食产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