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毕业后不顾父母哀求选择当和尚,现状如何
前言萨姆门德斯说: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
2010年,一位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的天才,在从北大毕业后,即便当时他已经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即便他的父母竭力劝阻,他仍旧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感觉匪夷所思的决定——出家为僧。
人们常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难不成他是“疯了”?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颇需要勇气的决定呢?
文章插图
这位数学天才,名叫柳智宇,湖北武汉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他,父亲是一位物理教师,母亲则是一名工程师,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之下,年龄幼小之时,柳智宇便已经展现出来了不同于年龄段的成熟。
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沉迷于游戏、动画之时,与他相伴的已经是各种各样的物理器材,甚至他还有一个专属的实验室。有了这样的教育环境,外加上柳智宇本身对于数学方面的天分,自然而然的让他的成绩出类拔萃,他也成为了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而这方面的表现,更是在他上高中时达到了顶峰。高一时,他写出《幂数列求与纵横引论》,一举夺得省级大奖;而在随后的高二、高三,他更是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中连续拿下金牌。
也正是凭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他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的名额,而且还如愿就读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主攻数学方向。
文章插图
而在2010年,他从北大数院毕业后,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数学天才,远在大洋彼岸的麻省理工学院也抛出了橄榄枝,他们给出了全额奖学金。
此时,对于柳智宇的未来,我们可以用前程似锦来形容。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毕业后不顾父母哀求选择当和尚,现状如何】但就在这“前程似锦”的背后,事实上却是柳智宇内心的无比挣扎。他喜欢数学,否则也不会在小学四年级时,便进入奥数班;更不会在高中时有所斩获,大学时选择数学专业。
但在这种喜欢的背后,是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主观能动性被极度压抑的现实。为了能够有所成就,他只得在奥数班无限的刷题,极度的去压制本来就不多的社会交际时间。
文章插图
而在这种环境之下,他确实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可这种成绩的取得是以他身体上的疾病以及性格上的沉默寡言,与周边人、事的格格不入为代价的。
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柳智宇的眼睛几近失明,甚至一天只能用眼4个小时。但是,就在这四个小时之外,柳智宇仍不能自主,仍要在听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在这种极度紧张的环境中,柳智宇又缺少交际时间,也让他逐渐感到不适应。
从旁观者角度看,一个人的成长,自然不能只是成绩的进步。而在追求成绩的道路上,柳智宇的内心也越来越茫然或者说越来越澄澈。
从一开始,他顺遂的参加各种集训,而到了高三时,他终于第一次说出了不。面对集训以赢得奖项、名誉、金牌的目的,他开始思索自己内心的追求。
从喜欢数学到被世俗加以重担,绑架,显然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在进入北京大学数院后,这种压力也并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他的母亲甚至还特意为他“录制了高等数学课”,这是爱,但却重千斤。
文章插图
不过,就在他内心挣扎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为他找到了内心的出口。
在北大之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社团,耕读社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社团以“心灵提升”为主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来达到心灵的成长。
- 神童田晓菲13岁读北大,出国留学后,嫁给50多岁的美国人
- 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火葬比土葬更消耗金钱和土地资源
- 国外数学奇才称“平行线可相交”,到死未被认可,12年后被证实
- 苏运莹:歌词被批有语病,曲子那英学不会,她是怪胎还是天才?
- 哈理工“扫地僧”:14岁上北大的天才,现依旧吃饭舔盘,衣着寒酸
- 李白临终写下绝笔诗,短短6句,写尽天才落幕时的悲凉
- 他18岁读博士,是未来的诺奖天才,晚年陨落说后悔加入少年班
- 好的管理者,是关系大师,更是表演天才
- 此人一生拿了36个博士学位,满身恶习,是北大不敢开除的人
- 两个旧牙刷绑在一起太厉害了,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