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贵的一辆车,仅修复就花了三年,直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若是参观过秦始皇陵博物馆,一定会去看看铜车马。不过,不会有太多的人能想到,曾经出土的铜车马,可是残破不堪的,两乘车一共有残片3010片。而如今,看到的却是光鲜依旧的彩绘铜车马,这其中复杂的修复工作,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世界最贵的一辆车,仅修复就花了三年,直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插图
兵马俑被发现,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偶然”事件。在此之后,有关秦始皇陵的秘密,逐渐展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两乘车埋于陵园西侧地下7米处,于1980年被挖掘出来。不过,当时的情况很是糟糕,除了铜马还算完整外,其余车身部位及车和马的连接处,都是碎片状。当时,为了保护这一文物,这些都是被整体迁出的。之后,为了还原出2200年前车马的模样,文物工作者可是费了不少心血。虽然,铜马车是按照原车马大小的1/2制作的,但是,却没有可参考的样本。即使出土了很多车马,却没有与之相类似的车形,更没有可用于参照的车制。因此,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史籍中找相关的文字记载。在《诗经·秦风》中有不少文字写到了车,如《车辚》、《小戎》等,“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驭手握着六条缰,赶着四匹雄健的马儿。看完这些文字,再来看看这两乘车,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世界最贵的一辆车,仅修复就花了三年,直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插图
看过兵马俑的人会有感觉,整个秦始皇陵的陪葬品都是“写实”。虽然,铜车马只有真车马的一半大小,但其驭手、马以及车,都是力求真实的,每一处都在尽可能的做到逼真。先来看看马,驾辕的马儿低着头,正卯着劲往前走。外侧的马儿似乎要自在些,扭着头张望,好似听见了什么动静。此外,驭手跪坐着,脸上虽带着些笑容,但神情中却依旧透露着小心谨慎。只有车轮上悬挂的铜质飞铃,诉说着原车曾经历过什么,它本该是车上系着的一根小小丝带。最终,在地下已经静默了千年之久的铜车马,穿越了时间的封界,让人们再次看到了秦时车马的风采。站于铜车马前,更多的人则是惊叹于千年前的工艺,而千年后的修复工作,第一步却是从认识铜车马开始的。
世界最贵的一辆车,仅修复就花了三年,直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插图
那么,为何陪葬品会有它?它的象征意义很大,并非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皇帝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在《周礼·冬官》中说的很明白,“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其中,轸是古代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轸的方形,象征着地;盖的圆形,象征着天;三十根轮辐,象征着日月,二十八根盖弓,象征着二十八宿。可见,古人造的车马,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文历史和科技发展水平。就如彩绘,从纹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再看其制作工艺,足见当时的制作技法之高。若对铜车马没有足够的认识,就没法将3000块碎片再次放回原处,更没法重新还原千年前的那段历史和文化。
世界最贵的一辆车,仅修复就花了三年,直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插图
即使了解了铜车马的车制,但真正修复起来的难度,也是相当之大。首先,这些碎片不但严重锈蚀,而且很多部件都已经变形了;其次,就是青铜工艺的“复原”,如最右侧的那匹马,头上的纛(dào),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其制作用的铜丝,平均直径只有0.1毫米。那时,并没有什么自动化的机械,即使放到现在,制作出如此细微且粗细一致的青铜丝,也是极其考验工艺技术的。除此之外,修复铜车马,还得了解其制作工艺。比如:车上的车辐条如何和轮毂紧密套紧。秦人工匠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名曰“红套”,就是将烧红的物件套进去,在自然冷却后,车轮就制作好了。两乘车一共120根车辐条,只有几根略有松动。能有这种制作工艺,足见当时的造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此外,铜车马的修复,还让一些原本只见于文字的内容再现,如:“绥”,是登车时用来借力的带子。在一号车上有两根带状绥,每根绥则是采用“子母扣法”将三节铜构件连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