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

《唐诗纪事》中提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中国古代把六十年为一甲子,所以后人把花甲之年用来代替六十岁的称谓。细细想来,80年代第一批选择做“丁克家族”的人,如今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
年过六十,老人常说自己已经是入土半截的人了。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深深地烙印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印记。因为古时候连年征战,导致人口数量骤减,为了让人口快速恢复,甚至出台了女大不嫁全家增加赋税的政策。更有甚者,直接由官员给适龄男女做媒人,直接安排的做法。
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
文章插图
这些看似有些强人所难的法则,其实也是秉承正常繁衍种族的自然法则,本质上并没有大的恶意。但那是封建社会才会发生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之后,男女平等,女性是半边天。开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在生养孩子的必做之事上也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不养育孩子,以换取更好的两人世界生活。看似荒唐的做法却在80年代悄然传到了中国,而且还真的有一批人选择同样的做法:不生育孩子,做丁克家庭。
丁克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这是一类有着稳定而且高薪的工作,而且认为丁克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的人。
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
文章插图
80年代的中国,总体上来说生活并不富裕,很多地方还过着集体公社性的生活,有着双收入的高薪中产阶级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但他们却选择做了丁克夫妻,当初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抉择呢?总结出来,有如下六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有着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都是工作狂,心中以事业为重,他们认为有了孩子以后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第二个原因是:具有叛逆心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对传统结婚必须生子观念有自己想法,想要做一个全新的挑战者。
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第三个原因是:认为带孩子太麻烦,为因此付出太多的心血和时间,为了不让自己和孩子太累,所幸就不生了。
第四个原因是:对婚姻和家庭生活不抱有希望和幻想,这一类人多半生活在单亲家庭。
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
文章插图
第五个原因是:对品质生活要求很高,虽然收入已经很好,但总认为自己不能给孩子想要的生活,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总是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能功成名就,但真正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年纪太大了,生育已经不现实了。
第六个原因是:思想的转变,认为没有儿女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充实,而且社会不断在进步,“防老”未必非得“养儿”,老了以后自己的生活保障可以由社会来承担。
总体上来说,在80年代的时候,“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有着很高的认可度。不生育也是有着一个好的念想:秉着“养不好干脆不生,不拖累孩子跟自己一起受罪”的信念,很多丁克夫妻在半道上也会后悔。
80年代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为何会选择不育?
文章插图
根据统计显示,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需要值得重视的是,生育和抚养下一代是自古以来的生存法则,强行的叛逆,势必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更好更贴切地体会到人间冷暖,而且孩子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确实有着前卫思想和特殊原因的丁克家庭,也是值得尊重的,不应用另类的目光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