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有道理吗?是古人经验还是封建糟粕?
【 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有道理吗?是古人经验还是封建糟粕?】
文章插图
传统文化在自然科学的冲击下其顽强的生命力正在逐渐消失,这也和传统文化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有着莫大的关系。说到传统文化就必然会想起糟粕与精华,然而什么是糟粕却没有准确的概念。不过一些明显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东西还是理所当然的被时代所淘汰,沦为了典型的糟粕,比如古时候的“男尊女卑”、“封建迷信”等等便是个中典型。而精华则是众所周知的被弘扬和传播了开来,所以在理解古人传统文化的时候应当避免“尽信书”的处境,才能分清楚糟粕和精华。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传统文化中的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古人经验之谈还是封建糟粕呢?
文章插图
我们常说“姜还是老的辣”,“老”往往意味着经验和阅历,而通常的智者形象也是须发皆白的样子。胡须成了一种标志,如果让一个没有胡须的人去饰演这个智者形象总让人觉得违和。但胡须作为男性特征又是极为普遍的,在生活似乎也没有感受到它所带给我们的加持,为什么没有胡须却反而被认为是办事不牢靠呢?
文章插图
其实这句话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说的是,“嘴上没毛”指的是那些还没有长出胡须的年轻人,因为缺乏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的过度,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总是有很多失误。相反的年长的人犯错的概率就低多了,所以此处说的是没长胡子的年轻人做事没有上了年纪的人那样叫人放心,而我们在电视中时常听到的那句台词“你还嫩了点”也和此话意思相同。不过问题就在古人这话太过武断,年轻人也有半稳当事的,年长的也有办砸了的,一概而论使得此话听来让人颇为不悦。
文章插图
除了这层意思以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嘴上没毛”指女人,强调的是女人办事也不牢靠。在古人看来,古时候男尊女卑,女性首先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导致大多知识储备有限,加上礼教的束缚,女子很少有社会阅历和经验。而且女性大多感性,这样一来办事容易有所顾虑,又缺乏相应经验,所以古人认为女子办事也不牢靠。然而,现在看来此话显然带有歧视,与那句“头发长见识短”并无二致。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古人这句俗语说的都是对年轻人或女人的一个比喻,是完全脱离了实际的以偏概全。很显然,办事牢不牢靠与嘴上是否有胡须两者本无必然联系,就和见识的高下与头发长短并无联系一样,所以此话经常用在一些轻蔑对方时候,是带有歧视性的封建糟粕。在厘清俗语的含义后,便能清晰的认识到俗语的性质,糟粕自然不应得被沿用和流传,但却不能刻意隐藏和扭曲,因为作为研究古人的有效途径,它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古人的价值观。
- 农村俗语:“丧在屋,能有福;‘双’在屋,天天哭”是咋来的?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是啥意思,背后还藏有什么
- 俗话说“男怕三点头,女怕阔步走”,老祖宗的观人术,细致入微
- 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
- 俗语“笑贫不笑娼”,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古人忠告,早知早受益
- 立夏将至,俗语“立夏见夏”啥意思,立夏夏至有啥不同答案来了
- 俗语“有钱莫做二事,没钱莫提三欲,人穷莫思三人”,具体指啥
- 俗语“人无笑脸莫开店”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对生意人的忠告
- 俗语:“公羊不爬跨,蒺藜没到家”是啥意思?蒺藜能帮公羊爬跨?
- 俗语:“吃饭大汗,一生白干”是何意思?是谣传还是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