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二 )


1、唐朝的“悲田院”
唐朝的“悲田院”被朝廷改名为悲田养病坊,唐朝前期,“悲田院”主要收养病人,有史记载:“成都乞儿严七师,幽陋凡残,涂垢臭秽不可近,居西市悲田坊。”由此可见发展到唐朝中期,除了病人之外还包括了孤儿和乞丐。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唐朝设置的悲田使只是负责对“悲田院”的监督与管理,关于慈善事业的具体事务则依旧由僧人操办。史记:“唐玄宗下诏: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养,官以本钱收利给之”可见唐代“悲田院”财力上是由政府支持的。
2、改头换面的“悲田院”
宋代的“悲田院”继承了唐代的某些东西,但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悲田院”对象不单单只是帮助病人,孤儿和乞丐,宋代还包括了鳏寡孤独废疾并且委实贫乏不能自存的人。
宋代“悲田院”是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和福田院的组合。宋代对给予对象也是有要求的,史载:“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可见,在宋代被收养的人并不是完全依靠悲田院供给,需要他们帮忙干些杂务,可以说是用劳动换取,而不是不劳而获。
相比于唐朝的形式的单一,范围的局限,宋代的“悲田院”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机构更加复杂化、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在财力支持上,宋代积贫积弱,国家政府财力不足,虽有政府支持,但是“悲田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的是地方士绅和佛教团体的资助。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3、“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宋朝的“悲田院”与唐朝有多大的不同,无论它的名称、形式如何变化,但是宋朝“悲田院”的本质、功能与唐朝始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源于佛教的慈善事业,都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悲田院”与佛教自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即便后来被政府管理、监督,都会与佛教、寺院或多或少的扯上关系。
即便唐朝的设立官员管理、监督,但是具体事宜还是由僧侣举办的,宋朝虽是政府设立,但是政府财力不济,还得依靠佛教团体。无论唐还是宋,最终“悲田院”都有僧侣的身影存在。
除此之外,虽然唐宋“悲田院”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都是适合当时那个社会环境的。而且自汉以后,儒家思想虽然偶有冲击,但是它都是官方正统思想,所以唐宋时期“悲田院”还带有严重的儒家思想色彩。
另外,唐宋时期“悲田院”最大的特点则是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国家统一管理的,不再是零散的,自己组织的。
“悲田院”的影响
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局限于当下,要“放长线,钓大鱼”,而“悲田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悲田院”在唐宋时期全面发展、壮大,使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代,甚至对于之后几个朝代甚至如今都产生了深深地影响。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1、当代的影响
唐宋时期“悲田院”由寺院主办转移到政府主办,有利于增强国家政府的影响力,而僧侣参与其中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与传播,也使得佛教公信力深入人心。
国家参与其中有利于当时减少百姓与朝廷之间的摩擦,减少动乱,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定。就唐朝中后期而言,因为安史之乱,国家百姓流离失所,流民严重,而“悲田院”刚好为其提供居所,减少百姓伤亡,亦减少了社会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
2、“悲田院”的余波
因为受唐宋时期“悲田院”的影响,元明清时期国家统治者亦大量举办慈善事业,史载:“首诏天下,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命所在官司,以粮赡之”,可见在唐宋以后各个朝代都设置“悲田院”,即便名称不一样,但本质不曾改变,甚至还不断对之进行创新,创造多种多样的救济方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