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悲田院”即为养济院,也是佛教寺院自发形成的进行各种各样零星的慈善救助事业的佛教慈善机构。
“悲田院”起源于佛教思想,佛曰:佛家三福田,一曰供养父母的恩田,二曰供佛的敬田,三曰施贫的悲田,由此而有悲田。史载:“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恐残疾无以取给,两京量给寺田赈济。”此后悲田院成名。
唐宋佛教的兴盛与否,亦决定着悲田院的兴盛与衰败。在唐宋时期悲田院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被统治者运用在了治理国家上面,唐宋时期“悲田院”对当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开端。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悲田院”的形成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规律,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促使其成长与发展。唐宋时期的“悲田院”亦是如此。他的兴盛无异于佛教的兴起,衰败亦来源于佛教的衰落。当然前代的影响与其自身的原因都是无可替代的。
1、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在西汉时期传入,但是由于儒家正统思想的原因,在南北朝之前在中国并不是那么盛行,但是隋唐统一之前,国家动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由于佛教关注的是来生,让大多数百姓都信仰佛教,以此弥补内心的失落与国破家亡带来的伤感。佛教宣传来世,百姓信仰佛教,把佛教所说的来世当做精神寄托,麻痹自己,逃离现在的悲苦。由此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
而到了唐朝时期,国家统一,但是在思想上面并未统一,而是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局面,这时佛教盛行,佛教思想本就是以慈悲为怀,再加上受中国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出家人经常致力于做布施行善之事。僧人组织起来举办慈善机构。
宋代官方思想以新儒学为主,新儒学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宋朝的佛教思想融入人们生活中,更加促进“悲田院”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2、寺院经济的发展南北朝时期,
佛教之人便热衷于慈善事业,从而促进“悲田院”的产生。史载:“太子与竟陵王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据此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也信仰佛教,并且组织开办慈善事业。
发展到唐宋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佛教收入增加,加之受前代的影响,“悲田院”发展壮大。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院经济高度发达,唐朝虽是寺院经济由盛转衰的时期,但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初,寺院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因为百姓信仰佛教,因此会给僧侣香油钱,再加上僧人自身的种植田产,促使寺院经济发展,佛寺举办慈善机构有了经济来源,各种慈善机构便越办越多,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
此后,朝廷便设置悲田使管理监督,并且改其为“悲田养病坊”。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唐宋时期的慈善机构:救助病人、收留乞丐、赡养鳏寡孤独废疾
文章插图
3、僧侣的素质
“悲田院”在政府管理前期一直是由寺院的僧侣主持操办的,而僧人出家要求做到戒贪嗔痴,还要视钱财如粪土,所以,当寺院有了多余的钱财、粮食时,他们会进行布施行善。佛教思想讲求无无畏的献身精神,并且他们从来不为一己之私,亦不为自己谋利,再加上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发展,下层人都能学习,使得僧人素质较高,不存在中饱私囊,“悲田院”经济来源更加稳定。
“悲田院”在唐宋时期的特点
虽然唐宋时期的慈善救济事业被后世统称为“悲田院”,但是朝代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而使其产生不同的特点。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唐宋时期“悲田院”在本质上都属于慈善事业,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