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作者:丁培兴
昨晚已近子夜,但脑海里依然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思考最多的,还是平凉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往事。尽管有些事不堪回首,令人心痛,但有两个人物,他们既有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却又在不同的岗位上无私无畏地担当、奉献着自己的才华与青春!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一位是丁仁杰先生,虽出身寒门,但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上中学时就立志要当医生,成年后便成为平凉名老中医者仲仁老师的得意门生。在市中医院上班时,还申请离岗前往洛阳专科医院,狠下半年功夫学习郭氏正骨。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自九十年代以来,不断的有仁杰先生的书法作品见诸于报刊、展览和庭堂广众之间,不但有自己撰写的诗词楹联,而且行草书线条越来越沉着痛快,富有质感……。
后来,由于身体等原因离岗退养了。这样,他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临帖搞创作了。有人不解而问,堂堂正正的一个中医师,既不缺病人,更不少挣钱,为啥要改行呢?
对此诘问,仁杰大多是淡然一笑,有时会自嘲似的说,没办法,我这是不务正业么!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还有一位不务正业者,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人物——刘文学。祖籍位于西安回坊化觉巷刘家的文学先生,也是一名由中医学校毕业,与仁杰一样曾师承中医泰斗者仲仁先生。后调入虹光职工医院之后,与我交往也有三十多个春秋……。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文学兄的家庭充满着人文气息。我第一次来到他家里,除了极其简朴的家具和衣物外,书柜里,床头边,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类书藉。他为人正直,善良寛厚。或许是秉性使然,在单位上往往被领导不待见,于是他也与仁杰一样,申请提前病退,义无及顾地投身到民族文化教育的事业之中。1984年春,由刘文学、马诚如、马明星等七八个想为民族文化教育做点实事的中青年人,经过协商筹备,便在上寺台学校租用一间教室,使用北京二外高校统编《阿拉伯语》教材,利用周末和晚间开始为学生上课。此后陆续有二十多名学生获得国家认可的大专毕业证书,到1989年底,市教育局也正式批准同意设“平凉业余阿拉伯语学校”,再到1994开始在新民北路征地建校、《新月》报创刊,业余班级、生源不断增加,专业班逐渐步入正规等等,三十多年来,刘文学为此所付出的心血,是难以用物质的尺度去计算、去衡量的!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
文章插图
这两位可敬可佩的“不务正业者”,在他们的不懈坚持下,人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是回族群众中,学文化,求上进的人多了,特别是妇女们通过学习求知,对子女的教育对家庭邻里的和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自仁杰先生担任平凉民研会会长以来,通过举办、参与各种书画艺术交流互动,成绩斐然,令外族同道们惊讶地说,你们回民还有藏龙卧虎啊!在此,请君再注目观看一眼仁杰兄的遗作,他抄录了西汉思想家、外交家陆贾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大名传于万世者,必先行纤微之事。两个不务正业者,几十年如一日,用他们的一点一滴,用他们的坚持不懈,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事情。如今,仁杰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另一位刘文学先生,由于多年劳作,积劳成疾(夫人也病患缠身),只得迁居兰州,便于儿女照应……。今天,在这个亦悲亦喜,令人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不要忘记他们,更应当把他们的美德和精神发扬光大!
两个不务正业人 做出非同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