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什么大多兵器由戈演变而来( 二 )


同时秦兵对戈的使用方法也极为成熟了,戈可以喙击,也可以勾割,还可以揕击。这一整套的使用方法将戈在战场上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戈虽然在车战时有诸多优点,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格斗效能低,杀伤范围太过小。虽然依靠长柄可以伤害到几米远的敌人,但是非常依赖持戈士兵的熟练程度。如果并非用戈头伤害到敌人,而是用长柄接触到了敌人,就不足以形成致命的伤害,反而戈容易脱手而出。
其次,士兵在使用戈勾住敌人的时候,使用者也同时暴露在敌人面前。特别是将敌人勾向自己的时候,如果不能重创甚至杀死敌人,自己也会面临敌人的反击。而自身的胸膛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进攻是非常危险的。
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什么大多兵器由戈演变而来
文章插图
就喙击而言,又不如斧跃之类的重兵器,虽然戈坚固了很多优点,但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到了汉代,战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的骑兵。战场上的戈也被长矛、戟之类的长兵器所取代,汉代虽然戈并未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在战场上使用它,而是仅作为礼仪队的装饰使用。
受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条件,戈相对其他兵器要优越得多。况且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争,它已经超越了兵器,渗透到了社会文化和礼仪之中。
1、戈在战场上的兴盛取决于当时的技术水平
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早期有着“君子风范”的战争规则已经不再适用,周天子权力逐渐衰微,礼崩乐坏,孔子在《论语》中这样形容各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各诸侯国为了赢得胜利,开始在战术和武器上寻求突破。戈作为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从众多兵器中脱颖而出,而戈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呢?首先就是当时的冶炼水平有限,汉代之前的兵器以青铜器为主,而且当时的冶炼水平不足以大规模批量铸造冶炼更加精巧的兵器。
像越王勾践剑那样的精品兵器毕竟还是特例,作为普通的战争兵器而言,作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大批量制作。
戈的外形简单,冶炼起来并不困难,铁匠尚且能够批量制作。而且当时士兵的盔甲以皮甲为主,铁尚且没有被广泛应用,更别提铁质的盔甲了。而用戈击穿或者重创穿着皮甲的士兵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
在先秦战场上,战车一直是杀伤力最大的攻击方式。戈与战车配合使用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战车向敌军冲锋时,如果用矛作为兵器,刺中敌人的机会稍纵即逝,难以造成太大的杀伤力。
但戈就不一样了,士兵只需要紧握着戈调整它伸出战车的长度,当战车从敌人身边掠过时,依靠巨大的动能,戈就可以发挥出高效的杀伤力。
2、戈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先秦时期的方方面面
商代的戈制造非常精美,在“内”上大都镌刻有铭文。在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上,常常可以看到手持铜戈的士兵形象。甚至在墓葬习俗中,戈也成为了最为常见的陪葬品之一。《周礼·方相氏》中记载:“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遗迹中,陪葬的玉戈、铜戈都说明了戈是先秦时期墓葬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中,戈可不仅仅被用在丧葬习俗中,在及冠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中都有应用。儒家经典《礼仪》中记载:“小臣二人执戈先。二人后。君释采入门。主人辟。”这说明戈也常常作为礼仪仪仗使用。
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什么大多兵器由戈演变而来
文章插图
戈对后来的兵器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汉朝及之后的戟,戟与戈非常接近。戟只不过在戈的基础上,将胡的部分突出一截,形成一段类似矛的顶端而成。也正是戈的影响,才使很多与战争或者兵器有关的字中都含有“戈”,而戈在战争中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甚至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