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什么大多兵器由戈演变而来
和“戈”有关的字也基本都和战争有关,比如“战”字的右边就是“戈”,“戎马”中的“戎”也是“干戈”两字的合体写法,“攻伐”中的“伐”字也是一个人拿着武器进攻的意思。戈从商代出现,至汉朝被淘汰,先秦时期的战场上为何流行使用戈这种武器呢?
文章插图
在《说文》中,“戈”的释义为“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凡戈之属皆从戈。”说明很多兵器,包括戟都是由戈演化而来的。戈在先秦战场是非常兴盛的,在战场之上,士兵普遍使用戈进行车战、步战。
1、戈始于商朝
从戈的形状可以看出,和镰刀非常类似。在原始社会中,人类还使用石器作为主要的工具时,就出现了石镰用以收割庄稼。随着材料的进步,后来逐渐出现了骨镰、陶镰,最早的戈就是受镰的启发而形成。
戈一般有三个部分。“援”是戈最主要的部分,它的上、下、前端都有锋利的刀刃,援也是戈进攻时候对敌人造成伤害的部分。“内”是援的尾部,它的作用主要是安装木柄,防止木柄脱落。“胡”是援向下延伸的一部分,胡的刀刃和援形成弧线,可以辅助援对敌人造成伤害。
早期的石戈和镰刀的形状非常相似,因此并没有尾部的“内”。而且胡也并没有形成,所以早期的戈更加像一把安装了更长一些把手的镰刀。从殷商时期开始,车战在战争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戈被列为车战五大兵器之首,可见早期的军队对它的喜爱。
商代所使用的戈上下刃并不发达,攻击方式也以喙击为主,攻击时的动作形似鸟类啄食。随着技术的发展,戈逐渐在援的尾部形成了“阑”,阑就是胡的雏形。阑可以确保戈头与戈柲之间捆绑的更加牢固,阑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戈与柄的稳定程度,士兵在使用的时候降低了戈松动或者脱落的风险。
文章插图
虽然戈的起源尚有一些争论,但戈在商代开始被广泛使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商朝开创了戈的大规模使用,也促进了戈的发展。
2、戈在春秋战国时代达到了顶峰
进入周朝后,在战争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战车。战车拥有速度快、冲击力强的优势,随着战车的普及戈也开始被更多地使用了。前边说过,在商朝的时候,士兵使用的多为无“胡”和“内”的戈。只有极少部分戈拥有阑,但阑的长度仍旧不足以支撑在战车高速移动时的冲击力。
因此有胡戈以其良好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战车作战,胡相较于阑而言,能够使戈头与戈柲之间的牢靠程度进一步提高。春秋战国时期,士兵的兵器材质主要还是青铜。虽然在材料上并没有什么改进,但是在制作工艺上却改善了很多。比如商朝的戈形状比较规整,援的部分比较平直,这是受限于冶炼技术不够发达的原因。
战国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直接的影响就是青铜戈的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了。戈的外形由商朝的平直外形改进为狭长的外形,并且在援的中部束腰,这就增加了戈勾割能力,被勾住的敌人更加难以逃脱。
戈的内部除了固定戈柲外,增加了开刃,这样戈的援、内和胡都具有了杀伤力。锐利的戈头每一个部位都能成为作战的工具,戈的功能比之前丰富了很多。戈的形状和组成部分也基本定型,与战车完美相结合的戈成为战争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兵器。
文章插图
在商代至秦代的战场上,由战车组成的冲锋是比较常见的。战车由马牵引着,战车上的士兵手持戈横向出击,戈侧面的援就像远远伸出的一把镰刀一样杀伤敌人。这样不但有较高的准确度,还可以利用战车的动能,增加攻击力。
3、秦戈基本沿袭了战国时期青铜戈的特点
秦代的戈在外形上基本保持不变,不过秦戈的胡部相对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加长。这是为了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柲上,因为胡的加长,整个戈的稳定性几乎达到了顶峰。再加上“内”的开刃,使戈的杀伤力提高了一些。
- 明知是林冲仇人,宋江还放高俅下山,林冲为什么不跟宋江翻脸
- 唐僧为什么不用九环锡杖,你看它的前两任主人是谁
- 王昭君的墓为什么能够保留到今天?因为这个原因盗墓贼都要绕着走
- 孙悟空吃蟠桃的时候,为什么咬一口就扔了?
- 女娲为什么是人身蛇尾的形象这并不是上古流传,而是汉代才有的
- 为什么孔子的名字叫孔丘与他父母的不检点行为有关
-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因为不敢有
- 封神台上,为什么文王姬昌榜上无名
- 封神演义,面对有法术的敌人,为什么姜子牙总是先派出凡人武将
- 宋江临死前,为什么要用毒酒将李逵毒死,原来他知道一天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