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曾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 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 烂泥的深渊。”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
文章插图
翻开刘半农的朋友圈,有比鲁迅资历都要老的钱玄 同,有北大校长蔡元培,有文坛巨子鲁迅、徐志摩,有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还有把音乐作为副业,却大放异彩的 赵元任。刘半农和赵元任曾在成立的’‘数人会”时,说到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无疑,这些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
文章插图
与钱玄同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为壮大文学革命的声势、宣传 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 《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角色,进行辩论。这 便是助力《新青年》获得大众认同的"双簧事件"。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
文章插图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 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份,陈述新文化运 动的"罪状与弊端",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 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者身份,发表了《答 王敬轩》的长篇文章,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 的"罪状”,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驳,将对方驳得体无完 肤。
与蔡元培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1917年夏天,一份由北大校长蔡元培签署,文科学长 陈独秀书写的聘书,从北京大学寄到了上海明厚里一间不 起眼的小屋里,租住在这里的就是刘半农,这一年他26 岁,只有初中文凭。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刘半农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
文章插图
1917年的北大有这样一群教授,梁漱溟24岁,胡适 26岁,刘半农26岁,周作人32岁,陈独秀38岁。
破格跻身北大讲台,无疑为刘半农展开了实现抱负的 广阔天地,他出任预科国文教员,参加国语讨论会,在期 间提出了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小说,以自由的心灵和平实 的语言来创作诗歌。
刘半农去世后,蔡元培特为其撰写碑文:“先生(刘半农)在《新青年》土提倡白话诗文,叙述地摊上所搜集 的唱本,我们完全认为是文学家。后来……专做语音学的 工作,完全是科学家了。'‘
与赵元任
赵元任也是个语言学家,同时又是一名音乐家。作为 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在"五四”时期,他曾为刘大白、 徐志摩、陶行知、施谊、刘半农等多名新诗人谱过曲。而他与刘半农的情谊尤为深厚。早 在1917年,刘半农应北京大学新 任校长蔡元培之邀,赴京任教 时,即与同在北大任教的赵元任 同居一室。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 时,刘半农的双胞胎儿女出生, 贫苦的生活雪上添霜,书籍、蜡 烛乃至食品一一告罄,正是在这 段穷愁岁月里,刘半农写下了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满怀思 乡深情的诗歌。在这首诗里,他 第一次使用了自己创造的“她" 字。这首诗后经赵元任谱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刘半农之死对赵元任震动很大。后者生平不喜欢写应酬文 字,但他却为刘半农的亡故写了 一副别开生面的挽联:’'十载凑双 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 个,教我如何不他与刘半农的情谊尤为深厚。早 在1917年,刘半农应北京大学新 任校长蔡元培之邀,赴京任教 时,即与同在北大任教的赵元任 同居一室。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 时,刘半农的双胞胎儿女出生, 贫苦的生活雪上添霜,书籍、蜡 烛乃至食品一一告罄,正是在这 段穷愁岁月里,刘半农写下了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满怀思乡深情的诗歌。在这首诗里,他第一次使用了自己创造的“她" 字。这首诗后经赵元任谱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