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而享德尔则随着传统歌剧的衰落而改行创作圣乐(清唱剧),他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谱写合唱曲和交响乐曲,以反抗埃及和巴比伦奴役的犹太人来比喻英国人,其中的代表作是《弥赛亚》。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不可思议的是,巴洛克音乐的超级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年)去世后不久就被人遗忘了。然而,到了19世纪,他又登上了世界音乐的舞台。今天,巴赫的作品成为节日庆典的例行项目:《马太受难曲》像复活节兔子一样与复活节密不可分;而对圣诞节来说,《圣诞祈祷》则像圣诞树一样必不可少。【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文章插图
巴赫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在成为魏玛宫廷乐师之前,他是阿思施塔特一牟罗兹的一个管风琴的乐师,在他担任克腾宫廷乐队指挥时,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世界经典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文章插图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这无论在社会地位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走了下坡路:巴赫偶尔会抱怨莱比锡人贪生怕死,因为他靠在葬礼上伴奏赚钱。他在莱比锡创作了《基督受难曲》和其他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乐曲。巴赫认为他的工作不是在创作艺术品,而属于上帝创浩世界的手工劳动的一部分。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文章插图
事实上,巴赫作曲的确有些像手工劳动。尤其是他所发明的赋格曲(赋格,源自拉丁语fugare=逃走),为其奠定了大师地位。他撰写了《赋格的艺术》一书,介绍赋格的原理:首先是单声部唱出一个主题—一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乐曲的主旋律;当这个主旋律结束之后,在另一个音高上以第二声部来演奏同一主题,同时以第一声部作为伴奏,但这时第一声部演奏的是与主体呈对比关系的旋律—对题;
 1723年巴赫成为莱比锡的教堂管风琴师!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