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一切严肃的东西,都应该有一个笑的复本。《唐人街探案》比其他中国喜剧优胜的地方,在是它其中有着明目张胆的“颠覆”。喜剧能引人发笑的地方,往往就是讽刺、影射和犯禁。《唐人街探案》触碰了两条边界,一是对城市的破坏,二是对警察形象的破坏。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唐探》充满胡闹的场面,使城市成了游乐场,角色在其中追逐打闹。这种手法在其他中国喜剧中并不少见,例如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中,各路人马争竞追逐,但还未致于翻天覆地。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毕竟《电影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因此国产电影难以直接描写贪污和无能的中国警察(除非作为反派)。陈思成很聪明,他把混乱带到泰国、纽约、日本去。就如戏中人不能去东莞看脱衣舞的话,去曼谷红灯区看就没问题了。这时,泰国、纽约、日本成为了展示混乱、肮脏、落后、邪恶的异度空间。不能展示的、不愿展示的戏码都可以在这里上演。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喜剧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它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抗形式。这些异度空间也是映照和折射现实,试图反抗或批评的空间,它们可以被借用来反衬“和谐有序”与“文明先进”。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我们的喜剧电影经历了闹剧、悲情喜剧、风俗喜剧、讽刺喜剧、歌颂喜剧、小品集锦等发展阶段,却始终在“颠覆与犯禁”上驻足不前。喜剧的灵魂就是疯狂和颠覆,但“条例”中的“正面”规定与衍生出来的潜规则,成为喜剧创作(乃至电影创作)的巨大考验。喜剧性的笑,表现的是对严肃理性的嘲讽和颠覆,人类生命在摆脱文化束缚之后的欢欣与庆贺。但喜剧片(或者说所有的类型片)有一个特点,由于观众的幽默感受会随着时代、环境、个体心态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成不变的喜剧模式很容易会被观众抛弃。这也是《唐探》日渐失宠的原因。致敬、戏仿或抄袭近年的高票房喜剧常常在国内舆论中被指抄袭。《夏洛特烦恼》抄袭《时光倒流未嫁时》(1986),《煎饼侠》抄袭爱迪梅菲主演的《包芬格计划》(1999),《人在囧途》和《泰囧》抄袭了《落难见真情》(1987)和《预产期》(2010)等等。关于《唐人街探案》系列,有观众提起了《白夜行》《双瞳》《警察学校 Police Academu》《柯南》等。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喜剧电影,在我国是除了武侠片,最受欢迎的一种电影类型。而“类型”就意味着重复的视觉图谱、戏剧元素、叙事架构和艺术风格,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重复。抄袭、戏仿和致敬怎样分别呢?抄袭有欺哄的成份,是冒牌货;戏仿是明明白白地对一个观众熟悉的对象开玩笑,很多时是颠覆的“恶搞”,也可以是致敬。《唐人街探案》里的重复并不是用来搞笑的,而是对侦探作品的致敬,甚至到了有点“露骨”的程度。电影所用的方法是“引用”:第一部的开场不久便把特写镜头落在秦风的书架上,数十本犯罪学书籍和侦探小说,包括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墙上也贴有BBC版本的福尔摩斯剧集Sherlock海报。
《唐人街探案》:中国喜剧的颠覆与犯禁
文章插图
后来查案的时候,秦风除了在现场像卷福那样搜寻蛛丝马迹和犹如亲历其境地想象案发经过之外,也多次在破解谜题之时,坦言灵感来源是歌野晶午的《求道者密室》、青崎有吾的《体育馆杀人》抑或是其他侦探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