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理解阴阳才能养生


 《黄帝内经》: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理解阴阳才能养生
文章插图
养生秘籍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太阳的运行和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而这种变化,皆因四时阴阳之气状态不同,人体阴阳状态也随之不同。“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日则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日暮如秋,入夜如冬,阳气也随之升、长、收、藏,完成一个周期演变。阳之多寡不同,人之生活方式及饮食也应不尽相同,这样才能保证不戕害阳气,使阳气旺盛、阴气充足,从而百病不侵,延年益寿。
阴阳为人体的根本,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是营养均衡,阴阳平衡的精神状态是心理平衡。所以凡事不能太执著,不能透支健康而刻意追求成功,必须控制过激情绪,遵循养生规律,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平衡,正气存内,安度百年。
明代张景岳所著《类经》就认为,“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里,或为寒,或为热,或感到五运六气,或伤于脏腑经络,皆不外阴阳二气”。平调阴阳,应以大自然为师。天为阳,地为阴,东、南方为阳,西、北方为阴,一方之地,势高、干燥之地为阳,势低、低洼之处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之中,上午为阳,下午为阴。
阳虚之人,可于早上日出之时,面东而立,使阳气从鼻孔、肌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灌溉全身,正午之时,打开面南之窗,使居处阳光充足,同时日照头顶百会穴,采阳之精髓。此外,饮食以养阳之物为主,如多食牛肉、羊肉、黄鳝、韭菜等,药补则以红参、鹿茸等温阳之品为佳。
地为阴,尤以被阳之处为甚,如山脚、河畔、林中等。阴虚之人,在注意卫生和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赤足而行,多采地气。同时也可选择向北的卧室和办公室,月夜之时,披月光华,或坐或卧,体验中医静而养阴的精髓所在。除了采吸阴气之外,我们还可常吃一些养阴的饮食。如长在地下、水中、生在向北背阴的食物:水稻、地瓜、藕、竹笋、荸荠、木耳、蘑菇等。药补以滋阴生津者为佳,如枸杞子、桑椹等。
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阳消阴长,顺势而为,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万物生发,阳气初生,要晚睡晚起,着衣宽松,在庭院中缓步而行,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同时注意保护肝脏,食物选择以辛甘发散之品为主。
《黄帝内经》: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理解阴阳才能养生】夏季阳气充盛,适应其升腾需要,人体宜晚睡早起,在适当时段多接触阳光,进行户外运动,适度出汗,保护心脏,饮食宜清淡,清热消暑生津之品最佳。
秋季阳气回敛,阴气渐生,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宜早睡早起,收敛精气,减少户外运动,使神志安宁,不过度消耗,注意肺脏的保护,饮食少辛多酸,滋润防燥。
冬季阴盛阳弱,万物蛰伏,人体相应阳气潜藏,宜早睡晚起,养精蓄锐,多晒阳光,注意阳气的闭敛收藏,养生以肾脏的补养为主,饮食宜温补暖下者为佳。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一日之中,阴阳盛衰不同,“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因此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可以调节阴阳,对人身体健康大有
裨益。
养生知识问答
广东李先生: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尤其喜欢在秋天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攀岩等。 因为秋天天气凉爽,运动过后不会汗流浃背,但是我发现自己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容易感冒,请问这是否和我的运动量过大有关呢?
专家答:秋季阳收阴长,气温不断下降,秋天运动量过大,不宜阳气敛降,易耗伤元气,从而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人体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这样运动出汗后,容易引起感冒。所以秋天应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