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出行,疫情成为共享单车的“翻身”仗?


『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出行,疫情成为共享单车的“翻身”仗?
本文插图
因为疫情 , 共享单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次回归公众视野 。
早春桃花三两枝 , 微风拂面 , 如果不是受到疫情影响 , 当下正是骑行的好时节 。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就在大家足不出户 , 骑行活动无人问津之际 , 共享单车却迎来了一波的爆发式增长 。
2月26日 , 哈啰出行发布大数据显示 , 2月20日至25日 , 杭州全市骑行率环比本月前两周 , 增幅达到了近5倍 。
以杭州为例 , 近7天以来的最高骑行量达到疫情严控时期平均值的6倍左右 。 “疫情严控时期 , 市民骑行需求是以超市和农贸市场往返为主的短途骑行 , 而目前 , 市民骑行距离明显拉长甚至超过3公里 , 骑行地图也变为从住宅区到写字楼、商圈以及工作园区为主 。 ”哈啰出行数据分析相关负责人表示 , 共享单车满足了普通市民 , 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出行需求 。
在新闻里 , 共享单车成了“最后的交通工具” , 是参与防疫封路的“小帮手” , 这一角色背后也映射出 , 作为过去几年里最大的风口 , 共享单车伴随着巨头的分别整合早已退居二线 。
1
为什么不火了?
经历过2019年 , “两轮”战场回归理性:各大城市“限制投放” , 资本急踩刹车 , 企业开始关注变现 , 行业形势愈发明朗 。
这一年 , 阿里通过蚂蚁金服扶持的哈啰单车后来居上;美团吞下摩拜之后边消化、边吃下第二大市场份额;滴滴则选择抛弃ofo , 手握小蓝、青桔两张底牌挤进前三 。
进入2020年 , 被疫情短暂唤醒的共享单车能够续写新的篇章吗?
『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出行,疫情成为共享单车的“翻身”仗?
本文插图
要回答这个问题 , 首先要搞懂一点——共享单车为什么不火了?
早期的共享单车完全是仿照网约车模式进行的 。 那段时间 , 滴滴、优步、神州出行等一大批约车平台在业内做得风生水起 , 不仅用户市场规模庞大 , 行业前景也特别好 , 许多投资大鳄争相涌入其中 , 寻求的就是一个能够快速套现的盈利机会 。 事实证明 , 他们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 于是有人便突发奇想 , 把目标对准了共享单车 , 希望借助于行业热度 , 换个领域进行二次收割 。
只可惜 ,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 , 加之政策上的变动 , 共享单车因押金问题引发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 在这之后 , 行业两大巨头摩拜与ofo合并未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 投资人出走 , 企业卖身的卖身 , 跑路的跑路 , 同时各大平台都不再冒险烧钱换市场 , 而是精于运营 , 希望借助于出色的运营水平来提升平台的盈利能力 。
不过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 , 共享单车想要实现规模盈利依旧很难 。
2
“实现盈利”仍是难题
现如今 , 绝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状况尚属机密 , 但已经被上市公司美团收购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 , 从相关财报中还是可以窥见一二 。 在2018年被收购曝出巨额亏损之后 , 直至今天 , 在美团点评2019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中 , 对于单车业务营收状况的表述 , 依然还是“经营亏损持续显著收窄” 。
『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出行,疫情成为共享单车的“翻身”仗?
本文插图
【『自行车』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出行,疫情成为共享单车的“翻身”仗?】
图片来源:哈罗单车
为了解决“规模盈利”这一难题 , 共享单车平台自去年开始也陆续涨价 。 2019年3月 , 滴滴运营的小蓝单车与青桔单车在北京引领首轮涨价潮 , 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15分钟1元 , 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收费0.5元 。 随后在4月 , 摩拜单车和哈啰单车紧跟着调整了起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