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你说咋写就咋写”,剧本是创作还是套路?

作者:张永群
“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你说咋写就咋写,我已经没有任何反抗。”今天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描述了编剧行业复杂生态。接受采访的编剧表示,自己写的烂剧播出,自己不会去看,也不愿意告诉身边的人。
光明时评:“你说咋写就咋写”,剧本是创作还是套路?
文章插图
这样的话让读者有些讶异,因为关于作品,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像孩子一样珍视”之类的描述。作者自己都嗤之以鼻的作品,如何期待它在市场上收到欢迎?但矛盾的是,恰恰是为了迎合市场,这些编剧才从“创作者”变成了“写手”。
文中介绍,编剧最常见的工作方式是项目制,他们根据投资方和制作方的要求写“命题作文”。为了吸引观众,编剧们常常要按照固定的桥段来构建剧本,例如“生死前三集,黄金7分钟”,第一集的结尾要有男女主角的亲密戏或是车祸、爆炸等事件,甚至为日后的营销提前布局,把可以“放在热搜里”的情节提前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种创作与套路之间的拉扯,在剧本完成之后依然存在,有时要面对多个甲方进行改稿,有时要根据演员的档期删减戏份,最终的成品可能已经改得面目全非。
这样的生态有些滑稽,这一链条下的成品像是流水线上的消费品,而不是艺术作品。相似的桥段、经不起打量的剧情,也决定着这种消费品更像是“一次性消费品”,完全忽视了影视剧的艺术属性。
剧本,一剧之本,它决定着作品的方向和风格。编剧应该得到尊重,应该享有创作方面的话语权。编剧地位的低下无疑会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遏制他们的表达欲望。只是在套路中拼拼贴贴而来的剧本,如同空中楼阁,想成为爆款只能是一种奢谈。
更何况,套路并不万能,《雷霆战将》将偶像剧的套路用错了地方,剧中八路军抹发胶、大敌当前先来支雪茄,作品脱离实际,只能得到下架的结局。近些年还有很多职场剧,编剧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剧中槽点满满。好的作品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对于编剧来说,若是迷失于资本的压力,在博弈下凭空臆想、照搬跟风,只能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过度关注流量,异化了演员与导演、编剧的关系,也扭曲了创作的初心。长此下去,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去年12月8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公开《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去浮华浮躁、重创作规律”的几点意见》,其中就指出了当前我国电视剧创作中“重演员、轻编剧、轻导演、轻制作”的现象,也提出应该端正创作态度、尊重艺术规律,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光明时评:“你说咋写就咋写”,剧本是创作还是套路?】当然,编剧只是行业链条中的一环,“轻编剧”现象的转变和优秀作品的涌现有赖于整个行业的努力。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低智、反智的剧本事实上也在逐渐被市场抛弃,是速食快餐还是老火靓汤不难分辨,如今点击量和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往往是经得住考量的优秀作品。毕竟用不用心,观众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