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家中的藏书,从正统到杂书,无所不有,或许孩子该有天性
红楼梦中的女孩都爱书,其中最爱书的,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
黛玉读的书,大多是林家家传的正统书,属于精而深的类型;而薛宝钗读的书,广而杂,涵盖了从正统到杂书,也正因为如此,当黛玉只能从宝玉处得知《西厢记》《金瓶梅》等书时,宝钗已经将其中的诗词烂熟于心。
那么,问题来了,读书到底还精而深,还是广而杂?
这个问题,其实至今都很难得出结论。
文章插图
一、读书与启蒙
黛玉和宝钗,都是读书很多的女孩子,可性格却截然不同。
因为读书,宝钗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交往的规则,也学到了许多人性中的东西;因为读书,黛玉感悟了自然之美,学会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俗名所累,不为礼教而失了自我。
两者的境界,说不算谁好谁坏。
宝钗更像是儒家的代表,主张入世入仕,在现世里过好自己注定走向死亡的一生;黛玉更像是道家的代表,主张出世超脱,尊重内心,向内求而不是向外索取。
而故事的最后结局,以黛玉香消玉殒,带走了宝玉的爱;宝钗明媒正娶,得了宝玉正妻的名。
文章插图
俗话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黛玉的读书生涯,起于父亲膝下无子,“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宝钗的读书生涯,源于父亲“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两人的读书启蒙,都来源于自己的父亲。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出身四代侯爵之家,书香之族。林如海靠着自己的本事,中了探花,成了皇帝最亲近的巡盐御史。宝钗的父亲,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作为皇商,或许见惯了世态炎凉,也见惯了人间无常。
启蒙的不同,致使两人性格上的截然相反。
文章插图
二、圈养还是放养
黛玉和宝钗的读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选择。
黛玉启蒙时读的书,都是父亲一手包办,一手挑选,算得上圈养式教育。
圈养式教育的好处在于,不怕孩子走上歧路,每一步都是精心挑选的,读的书也大多为经典名作。可圈养式的坏处则在于,当孩子没有阅历时,读经典到底看进去了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
文章插图
黛玉的伤春悲秋,源自命运,源自性格,也源自她读的书。
她启蒙的书是《四书》,家庭老师也是接受传统科举体制的贾雨村,有文采,却不通俗世里的规矩。她还读诗词歌赋,感慨自然。正因如此,黛玉的心思是敏锐的,是多思的,也是超脱的和真实的。可这样的性格,不容于世俗。
文章插图
宝钗启蒙时读的书,广而杂。她曾这样告诉黛玉: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古代的书,是贵重物品,并非寻常凡物。
但凡爱书的人家,必由藏书,而这些藏书,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主人的性格。
文章插图
黛玉第一次见到《西厢记》,是在宝玉手中得的。可见,林家是绝对没有这样的禁书存在。可宝钗却不同,皇商出身的薛家,东西或许也是最全的吧。
【薛宝钗家中的藏书,从正统到杂书,无所不有,或许孩子该有天性
- 好汉武松在水浒传中的三次流泪,哪一次最让人伤心
- 大汉盛世的真实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走近汉画中的历史故事
- 《诗经》中的第二首诗,《葛覃》为何会位列《关雎》之后?
- 仙侠作家中的“5大巨头”,他们扛起了仙侠小说的大旗!
- 曾经成为童年噩梦,长在瓶子中的“花瓶姑娘”,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 老话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其中的“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 东坡诗词中的海南春天|文化周刊 | a8993
- 现实中的李靖并不是“托塔天王” ,他为人谦逊有礼, 屡建奇功!
- 锦心似玉中的二夫人,表面无欲无求,但究竟对徐令宜有没有情?
- 清刀长得丑?这把郡王刀告诉你,我们很有特色!